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河流弧菌对牙鲆粘液的趋化、粘附作用及牙鲆血清抗菌蛋白研究
病原性溶藻弧菌的饥饿耐受以及复苏研究
蛭弧菌BDM01对斑节对虾长成中微生物的影响
蓝藻水华及其衍生污染物对鲢鳙早期发育阶段的生态毒效应
凡纳滨对虾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和类Crustin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光谱型抗原蛋白GAPDH的免疫保护机制分析及保护效果关键区域的定位
哈维氏弧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
我国南方养殖海域溶藻弧菌的遗传多样性及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研究
溶藻弧菌菌影制备方法改良及菌影对凡纳滨对虾免疫保护机理的研究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096)VP6和NS38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中华鳖两株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及IL-8的克隆与表达
氟苯尼考在西伯利亚鲟的体内外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VP2抗原表位区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
鲆鲽鱼类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淋巴囊肿病毒受体蛋白在牙鲆组织中的分布及其黏附蛋白研究
养殖大菱鲆波豆虫的分离培养、敏感性药物分析及分子鉴定
养殖大菱鲆4种致病菌多重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四溴双酚A(TBBPA)对栉孔扇贝毒性效应与差异基因筛选的研究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dUTPase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迟缓爱德华氏菌唾液酸酶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
6种水产养殖鱼类常见弧菌抗原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
迟缓爱德华氏菌糖基转移酶MltA的功能研究
一种海带配子体新病害的病原性质及侵染规律的初步研究
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的组织分布特点及白斑症病毒感染后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
久效磷农药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及GH/IGF-Ⅰ轴的影响研究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qdvp001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牡蛎净化中的初步应用
两种佐剂对大菱鲆鳗弧菌浸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团头鲂池塘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耐药性、基因分型及其分布研究
鱼类水霉病疾病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合浦珠母贝寄生多毛类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史研究
凡纳滨对虾β整和素、血蓝蛋白与WSSV的作用及VP28核酸疫苗抗WSSV的效果研究
副溶血弧菌感染斑马鱼的致病性及天然免疫应答研究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主要细菌性疾病及其控制
海水弧菌耐药性调查及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检测
坛紫菜拟油壶菌病及赤腐病的研究
草鱼呼肠孤病毒感染对草鱼细胞RNAi信号通路激活方式的影响
患病罗氏沼虾幼体可疑病原核酸随机克隆技术的探索
养殖许氏平鲉两种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江苏射阳地区黄颡鱼鳃车轮虫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及其防控药物的毒性研究
斑节对虾抗WSSV家系筛选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VP5蛋白的功能及免疫原性分析
中华鳖药源性肝病及其转归模型的构建和组织病理研究
中国对虾蛋白Rab7与WSSV囊膜蛋白VP28的共定位及其作用区域解析
草鱼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基因研究: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活性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
桃拉综合症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外壳蛋白抗体的制备与分析
巴西龟急性中毒和菱斑龟肝病组织病理研究
异育银鲫皮肤粘孢子虫病的病原和组织病理研究
WSSV-VP90、VP39与WSSV及宿主蛋白的作用
三疣梭子蟹抗溶藻弧菌品系种质分析及其评价指标的建立
嗜水气单胞菌BYKAH2008AC株外膜蛋白和溶血素双基因的融合表达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