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边远地区的内地化--以八番土司为中心的研究
孙中山政党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基层治安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以卑察尊”、“以下制上”监察方式评析
中国古代社会腐败根源新探--以和珅案为例从博弈论视角进行分析
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述评
1912至1931年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几个断面--以《妇女杂志》为中心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初探
民国时期江浙沪地区的婚俗状况研究(1912-1949)
从“学而优则仕”看清末科举的变革
监察权论
1920-1937年河南灾荒性人口迁移问题研究
民间组织与游民教养--上海游民习勤所研究(1929-1937)
国民政府“新县制”下的乡镇体制
清末省级行政机构改革研究(1906年—1911年)
论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之迈行政改革思想研究
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民国时期的保安处分制度研究(1912-1949)
康熙朝科举制度研究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孙中山民生主义浅议
河北省井陉县三民主义青年团述评
世界进化与民生史观--孙中山哲学思想探究
中国古代监察权力控制机制的当代借鉴
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
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思想述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中国古代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及思考
清朝前期的户籍管理与科举教育
独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论莫理循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两汉贤良对策研究
保甲与民国夏河县权力结构的衍变
孙中山的农民观
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孙中山政治思想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转型
论民国的地方自治
轴心制度与政治体系--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与帝国政治体系为研究对象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与禁毒问题研究
民国时期民控官的途径与控案处置--以川政统一后的四川基层政权为例
论清朝文官任职回避制度
国民党执政时期县参议会研究(1927~1949年)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
监察与制衡--古代中国与中古英国权力控制模式比较研究
科举考试舞弊、防弊及对现代考试的启示
科举作弊及其与科举制度功能的异化
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1921—1949)
论中国古代县政监察的机理与启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