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4页 |
导言 | 第14-35页 |
一、选题及其意义 | 第14-21页 |
二、时空范围及被控对象的选择 | 第21-24页 |
三、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 第24-31页 |
四、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31-35页 |
第一章 民控官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35-55页 |
第一节 古代民控官的方式和地位 | 第35-43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民控官案的处置 | 第43-46页 |
第三节 近代中国民控官制度的发展趋向 | 第46-55页 |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四川民情与吏治 | 第55-106页 |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局与基层政治 | 第55-60页 |
第二节 川政统一与国民政府的经川方略 | 第60-66页 |
第三节 川政统一后的乡村社会 | 第66-81页 |
第四节 基层行政官吏及其行政 | 第81-106页 |
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民控官政策与途径 | 第106-137页 |
第一节 鼓励民控官的政策 | 第106-113页 |
第二节 民控官的主要途径 | 第113-130页 |
第三节 民控官政策与途径的局限 | 第130-137页 |
第四章 民众对基层行政官吏的控告(1935─1949) | 第137-188页 |
第一节 控案的数量及其类型 | 第137-149页 |
第二节 控官的民众 | 第149-157页 |
第三节 诉状与呈控 | 第157-167页 |
第四节 被控的基层行政官吏 | 第167-188页 |
第五章 民控官案的处置(1935─1949) | 第188-267页 |
第一节 各主要受理机关的处置 | 第188-218页 |
第二节 各主要类型控案的处置 | 第218-243页 |
第三节 县长及县长以下行政人员被控案的处置 | 第243-261页 |
第四节 控案的处置特点及其原因 | 第261-26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267-274页 |
附录 | 第274-403页 |
附录一: 各县县长被控诉纠举案件办结情形 | 第274-350页 |
附录二: 县佐治人员被控诉纠举案件办结情形 | 第350-398页 |
附录三: 四川高等法院呈报区乡保长被控贪污读职案的处置情形 | 第398-403页 |
参考文献 | 第403-418页 |
一、档案类资料 | 第403-408页 |
二、普通文献资料 | 第408-411页 |
三、报纸和期刊 | 第411-412页 |
四、中文论文 | 第412-414页 |
五、中文论著 | 第414-416页 |
六、译著及外文论著 | 第416-418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18-420页 |
后记 | 第420-4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