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试论陈济棠主粤时期广东省的县长管理
清代安徽进士研究
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以高玉柱的事迹为主线
晚清警政及其反腐法制研究
西汉官僚阶层伦理观念与社会研究
潘光旦民族主义思想研究(1922-1949)
官民之间:苏州民办消防事业研究(1913-1954年)
从古代的士到现代的知识分子--生活方式变迁中的价值取向研究
论1931年国民会议代表的选举与产生
戴季陶思想再评价
清末民初广西县政研究
1921-1927年中共小资产阶级政策研究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借鉴与发展
论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以司法官考试为例研究
从党家村古址看中国古代基层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
变迁社会中的“青年崇拜”:近代中国一种社会风气的反思(1895-1925)
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
述评孙中山之革命性宪政思想
唐代盐政改革探析
民国前期自杀问题研究之探析(1912~1930)
论王权的夺取和捍卫--以中国古代帝王为例
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
近代中国“上轨道”政治的构建--《独立评论》时期陈之迈政府改革思想
封建社会医疗保障思想与制度探析--以宋朝的安济坊为个案
中国古代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伦理审视
浅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启示
民初政党政治问题的再思考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政实践沿革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权立法研究
民国时期的基督化家庭运动研究
明代监察制度探析--以监察制度与皇权的互动为视角
论明代绍兴府余姚县科第蔚盛与地域社会
自由与权力间的徘徊:中国国家社会党研究
长芦盐务税警研究——1931-1937
制度创新——转型期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路径选择
从预备立宪公会看近代士绅阶层的分化
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研究
两汉魏晋南朝州刺史制度研究
国民党关于中间党派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唐代科举与政治人才关系的综合研究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组织建设比较研究
晚清苏州商人慈善精神研究
从修身到公民再到三民主义与党义—民国公民教育课程的演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
社会舆论与科举革废--以《申报》话语为例
民国中山华侨社团与“海外同志社”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广东公务员选任
民国时期广州女招待初探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