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史论文--民国时代政治论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序言第8-16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8-9页
 二、学术史综述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2-15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源起与实施第16-34页
 第一节 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历史依据第16-19页
  一、科举制和西方文官制度第16-17页
  二、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学说”第17-19页
 第二节 文官考试制度的创建与规范第19-23页
  一、考试院的设立第19-21页
  二、文官考试法律法规的制定第21-23页
 第三节 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第23-34页
  一、文官考试的考试程序第26-28页
  二、抗战前的四届高等文官考试第28-30页
  三、考试及格人员的分发任用情况第30-34页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与效果第34-53页
 第一节 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第34-37页
  一、中西结合的考试制度模式第34页
  二、考试权独立第34-35页
  三、平等性第35-36页
  四、党派性第36-37页
 第二节 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效果第37-41页
  一、考试权没有真正独立第37-38页
  二、没有真正做到“非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第38-40页
  三、考试录用人员状况第40-41页
 第三节 文官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第41-45页
  一、制定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第42页
  二、体现了公开选拔、公正无私特色第42-43页
  三、涌现了一批真才实学人才第43-45页
 第四节 文官考试制度的存在不足第45-53页
  一、发展极度缓慢第45-46页
  二、地区分布不平衡第46-48页
  三、考试制度繁琐第48页
  四、考试及格率低第48-49页
  五、党制色彩浓厚第49-51页
  六、任用文官名目繁多第51-53页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终结的原因第53-60页
 第一节 内部因素第54-57页
  一、“五权分立”政治理念的内在缺陷第54-55页
  二、文官考试制度自身设计的缺失第55-56页
  三、人治传统与文官考试制度相悖第56-57页
 第二节 外部因素第57-60页
  一、民主政治环境不成熟第57-58页
  二、地方实力派的严重阻碍第58-59页
  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相继爆发第59-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后记第67-68页
详细摘要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高耐久性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与开裂性能研究
下一篇:引信双自由度后坐保险机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