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塑造新儿童:民国上海儿童健康运动研究(1919-1937)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序言第9-16页
    1 选题缘起及概念界定第9-10页
        1.1 选题缘起第9页
        1.2 概念界定第9-10页
    2 研究现状第10-15页
        2.1 有关儿童史的研究第10-13页
        2.2 有关儿童健康运动的研究第13-15页
    3 写作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第一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背景第16-28页
    1.1 “儿童中心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第16-18页
        1.1.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现”第16-17页
        1.1.2 “儿童中心论”在上海的确立第17-18页
    1.2 近代上海儿童健康问题的凸显第18-22页
    1.3 卫生救国、强国保种思潮的兴起第22-25页
        1.3.1 卫生救国与强民健体第22-24页
        1.3.2 强国保种与保种健儿第24-25页
    1.4 美国儿童健康运动的传入第25-28页
第二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兴起第28-37页
    2.1 运动之举办主体第28-33页
    2.2 运动之主要内容第33-37页
        2.2.1 举办保婴演讲会第33-34页
        2.2.2 开办慈幼诊所第34-35页
        2.2.3 举行卫生运动第35-36页
        2.2.4 举办儿童健康比赛第36-37页
第三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繁荣发展第37-55页
    3.1 上海青年会、女青年会成立之儿童健康社第37-40页
    3.2 儿童卫生大会第40-47页
    3.3 开设儿童卫生诊疗所、慈幼保健医院第47-48页
    3.4 举办儿童健康比赛第48-55页
第四章 开办夏令儿童健康营第55-64页
    4.1 夏令儿童健康营的由来第55页
    4.2 办营动机第55-56页
    4.3 上海市夏令儿童健康营之概况第56-60页
        4.3.1 上海市第一届夏令儿童健康营第56-57页
        4.3.2 上海市第二届夏令儿童健康营第57-58页
        4.3.3 上海市第三届夏令儿童健康营第58-59页
        4.3.4 上海市第四届夏令儿童健康营第59-60页
    4.4 上海市夏令儿童健康营的成效与不足第60-64页
第五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成效评估第64-71页
    5.1 互补与合作:政府与社会团体的互动第64-66页
    5.2 从时人言论看运动之效果第66-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1、报刊第72页
    2、原始档案第72页
    3、资料汇编第72-73页
    4、著作第73-74页
    5、期刊论文第74页
    6、硕博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用户搜索日志分析和研究
下一篇:乔治·安森的广州之行--解读十八世纪英国人对中国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