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儿童:民国上海儿童健康运动研究(1919-1937)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6页 |
1 选题缘起及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9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2.1 有关儿童史的研究 | 第10-13页 |
2.2 有关儿童健康运动的研究 | 第13-15页 |
3 写作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背景 | 第16-28页 |
1.1 “儿童中心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 第16-18页 |
1.1.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儿童的发现” | 第16-17页 |
1.1.2 “儿童中心论”在上海的确立 | 第17-18页 |
1.2 近代上海儿童健康问题的凸显 | 第18-22页 |
1.3 卫生救国、强国保种思潮的兴起 | 第22-25页 |
1.3.1 卫生救国与强民健体 | 第22-24页 |
1.3.2 强国保种与保种健儿 | 第24-25页 |
1.4 美国儿童健康运动的传入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兴起 | 第28-37页 |
2.1 运动之举办主体 | 第28-33页 |
2.2 运动之主要内容 | 第33-37页 |
2.2.1 举办保婴演讲会 | 第33-34页 |
2.2.2 开办慈幼诊所 | 第34-35页 |
2.2.3 举行卫生运动 | 第35-36页 |
2.2.4 举办儿童健康比赛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繁荣发展 | 第37-55页 |
3.1 上海青年会、女青年会成立之儿童健康社 | 第37-40页 |
3.2 儿童卫生大会 | 第40-47页 |
3.3 开设儿童卫生诊疗所、慈幼保健医院 | 第47-48页 |
3.4 举办儿童健康比赛 | 第48-55页 |
第四章 开办夏令儿童健康营 | 第55-64页 |
4.1 夏令儿童健康营的由来 | 第55页 |
4.2 办营动机 | 第55-56页 |
4.3 上海市夏令儿童健康营之概况 | 第56-60页 |
4.3.1 上海市第一届夏令儿童健康营 | 第56-57页 |
4.3.2 上海市第二届夏令儿童健康营 | 第57-58页 |
4.3.3 上海市第三届夏令儿童健康营 | 第58-59页 |
4.3.4 上海市第四届夏令儿童健康营 | 第59-60页 |
4.4 上海市夏令儿童健康营的成效与不足 | 第60-64页 |
第五章 儿童健康运动的成效评估 | 第64-71页 |
5.1 互补与合作:政府与社会团体的互动 | 第64-66页 |
5.2 从时人言论看运动之效果 | 第66-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1、报刊 | 第72页 |
2、原始档案 | 第72页 |
3、资料汇编 | 第72-73页 |
4、著作 | 第73-74页 |
5、期刊论文 | 第74页 |
6、硕博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