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3-25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一) 留日学生群体的研究 | 第14-19页 |
(二) 留日士官生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三、相关问题说明 | 第22-23页 |
(一) 留日士官生 | 第22页 |
(二) 留日士官生数据库样本的选择 | 第22-23页 |
(三) 时间段范围划定 | 第23页 |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3-25页 |
(一) 研究方法:置化方法和文本解读相结合 | 第23页 |
(二) 基本结构 | 第23-25页 |
第一章 留日士官生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发现问题及应对措施 | 第25-30页 |
一、留日士官生的由来 | 第25-26页 |
二、数据库资料样本来源及内容简介 | 第26-27页 |
(一) 陈氏版留日士官生数据库 | 第26-27页 |
(二) 沈、郭氏版留日士官生数据库 | 第27页 |
(三) 留日士官生高级将领及各界名人数据库 | 第27页 |
三、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第27-30页 |
(一) 数据库类别项 | 第27-28页 |
(二) 数据处理和统计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留日士官生群体特征 | 第30-49页 |
一、留日士官生基本特征 | 第30-39页 |
(一) 民族身份与年龄差别 | 第30-33页 |
(二) 人数与时间:人数多寡体现历史进程 | 第33-34页 |
(三) 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与兵科空间性特点 | 第34-37页 |
(四) 兵科构成与民族特性 | 第37-39页 |
二、任职政府与就任职位 | 第39-47页 |
(一) 归国后任职政府分析 | 第39-42页 |
(二) 归国后就任职位分析 | 第42-47页 |
三、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高级将领及各界名人基本特征 | 第49-65页 |
一、留日士官生出身高级将领及各界名人基本特征 | 第49-56页 |
(一) 民族与将级身份 | 第49-51页 |
(二) 精英化视角 | 第51-52页 |
(三) 空间分布:均衡性与转化率 | 第52-53页 |
(四) 兵科构成:搭配性与民族性 | 第53-54页 |
(五) 是否正常毕业分析:肄业峰值时间点的玄机 | 第54-56页 |
二、就任职位与任职政权 | 第56-64页 |
(一) 专业决定就任职位?——归国后就任职位分析 | 第56-60页 |
(二) 时势造人才,还是人才造时势?——归国后任职政权势力状况分析 | 第60-64页 |
三、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留日士官生肄业学生与留日士官生的生源时空分布 | 第65-85页 |
一、留日士官生中的肄业学生 | 第65-70页 |
(一) 肄业学生基本特点 | 第65-67页 |
(二) 肄业原因与历史进程 | 第67-69页 |
(三) 肄业学生归国后的不同走向:以因“九一八事变”归国为例 | 第69-70页 |
二、留日士官生的生源空间分布 | 第70-76页 |
(一) 籍贯区域重心数据的表现过程和结果 | 第71-73页 |
(二) 留日士官生籍贯重心变化 | 第73-75页 |
(三) 留日士官生高级将领及各界名人的籍贯重心变化 | 第75-76页 |
三、留日士官生的时代特点 | 第76-85页 |
(一) 民族身份与肄业率 | 第76-78页 |
(二) 年龄差异 | 第78页 |
(三) 兵科变化 | 第78-79页 |
(四) 空间分布 | 第79-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一 | 第91-93页 |
附录二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