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史学理论
普鲁塔克政治人物传记研究
傅斯年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陈去病的史学贡献
希罗多德僭主叙事的历史与文学研究--以索克列斯演讲为例
历史与政治--普鲁塔克《论希罗多德的恶意》研究
习近平历史观研究
实证与诠释的会通--20世纪前半期中国留美史家群体研究
王夫之《读通鉴论》的史学理论价值
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建国后17年史学主潮研究
紧张与亲密: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
延安时期革命史叙事范式初探
论作为历史学家的托克维尔
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
论方以智的哲学和史学思想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探析
论范文澜向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转变
从《唐鉴》看作者范祖禹的历史观
岭田枫江的思想与行动--以《海外新话》为中心
中日两国亚洲主义思潮的主流学派之比较
浅论社会转型中的英国史学--16、17世纪英国史学的发展演变
继承与超越:维柯对奥古斯丁历史哲学的批判
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兼与国内外一些研究意见的商榷
中国古代贫富思想研究
列宁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傅斯年国家建构思想研究
谢彬边疆研究述论
范晔《后汉书》史论探析
习近平历史观研究
顾颉刚历史民俗学思想研究
刘知几对北朝史学评述之研究
霍尔瓦特社会形态理论探析
日本京都学派的另类—桑原骘藏
战国策派的文化形态史观研究
基于马尔库塞科技异化批判思想的社会发展观反思
内藤湖南的“满蒙观”研究--以《大阪朝日新闻》所载评论为对象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朱希祖与现代中国史学的科学化
唐德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何炳棣的史学成就及史学特点研究
齐思和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
刘掞藜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
初探蒙田的历史人物评价观
文德尔班的历史思想研究--以《哲学史教程》中的历史编纂思想为中心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历史连续性思想研究--以《世界历史沉思录》为中心
基佐史学研究--以《欧洲文明史》为中心
波普尔“世界Ⅲ”理论述析
论《史通》历史编纂学思想的二重性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双重前提试论--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考
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以《历史哲学讲稿》(1926-1928)为中心
雷蒙·阿隆与历史哲学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