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音乐
--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
--
中国民族器乐
--
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
--
古筝
豫、鲁、陕三个北方传统筝派比较研究
许守诚订谱的潮州筝曲研究
四首具有西域音乐风格古筝曲分析
古筝“悲情”乐曲声韵研究
唐代筝乐研究
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
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
一脉三支 同宗异曲--潮州筝曲《柳青娘》三变体析解
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
潮州筝曲《寒鸦戏水》四种不同演奏版本比较研究
潮州筝与客家筝刍议
古筝流派成因初探
论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传播与嬗变
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中筝曲《海青》之研究
论中日两国筝流派的差异及其文化变迁原因
燕乐二十八调在筝调上的应用--对中国宫调理论“两个系统”的印证
中国筝形制通考
古筝演奏中怯场心理的预防与克服--古筝教学中运用心理学成果的研究报告
当代筝曲的创新意识及其表现手法
筝的五音定弦与历史渊源初探
对古筝艺术发展的思考
古筝外观的产品形态语义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1950年代以来的“筝改良”现象研究
河南筝派支系艺术研究--以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四位筝家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发展回眸
“客家筝”形成略考
中国筝艺传承与高师古筝教学
从筝曲《幻想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
浙江筝在上海的发展
《古今图书集成·筝部》研读
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中筝曲《阳关三叠》之研究
对专业艺术院校古筝合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近二十年马鞍山市社会古筝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古筝演奏之“韵”
对成人古筝教学的探究
汉魏六朝与唐宋时期的筝艺美学发展与比较
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之比较研究
演奏技法革新之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古筝曲的音乐表现
集体课与个别课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少儿古筝教学中的应用
无形的心碑——客家筝曲《崖山哀》的音乐特征及文化内涵
曹东扶古筝艺术探究
南派古筝艺术研究
建国初期(1949-1965)筝乐艺术研究
论山东琴书对山东筝乐的影响
美学意蕴下的中国筝曲
威信县双河乡苗族民歌歌唱技法探究
幽玄之蓄,水墨之意--三木稔、陶一陌筝乐创作对比分析
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中筝曲《普庵咒》之研究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