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古筝论文

汉魏六朝与唐宋时期的筝艺美学发展与比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的缘由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12-13页
  1、研究方法第12-13页
  2、本文创新第13页
 五、论文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一章 筝艺美学的起源第15-20页
   ·古筝的来历第15页
   ·秦朝筝文化背景第15-20页
     ·秦朝筝乐地位第15-16页
     ·秦朝筝乐乐理第16-18页
     ·秦朝筝乐审美观第18-20页
第二章 汉魏六朝的筝艺美学第20-30页
   ·汉魏六朝筝艺文化的发展第20-22页
   ·汉魏六朝筝艺美学的发展第22-30页
     ·儒家思想在筝艺美学中的发展第23-24页
     ·道家思想在筝艺美学中的发展第24-26页
     ·尚悲倾向在汉魏六朝的产生第26-28页
     ·"韵"范畴在筝艺美学观念中的发展第28-30页
第三章 唐宋时期的筝艺美学第30-37页
   ·唐宋时期筝艺文化的发展第30页
   ·唐宋时期筝艺美学的发展第30-37页
     ·筝艺美学对人的关注第30-33页
     ·筝艺美学对社会的关注第33-34页
     ·尚悲倾向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第34-35页
     ·"韵"范畴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第35-37页
第四章 汉魏六朝与唐宋筝艺美学的异同第37-50页
   ·筝艺美学的发展阶段第37-39页
   ·汉魏六朝与唐宋时期筝艺美学的连续性第39-43页
     ·筝艺美学中哲学内涵的连续性第39-40页
     ·筝艺美学中"韵"范畴的连续性第40-43页
   ·汉魏六朝与唐宋时期筝艺美学的差异第43-50页
     ·筝艺美学中哲学内涵的变化第43-45页
     ·筝艺美学关注对象的变化第45-47页
     ·筝艺美学尚悲倾向的变化第47-50页
第五章 古代筝艺美学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第50-57页
   ·丰富现代筝艺的内涵第51页
   ·平衡现代"技"与"韵"的发展第51-53页
   ·促进现代筝艺的传播第53-55页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艺谋电影的情爱与性爱叙事及其跨文化解读
下一篇:韵文翻译中的规范--描述翻译学视角下的孙大雨汉译《黎琊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