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盐铁论》与汉代贤良、文学的社会理想
《陈子龙雅正诗学精神考论》
立体的展开--当代诗学观念研究
《诗经·周颂》考论--周代的祭祀仪式与歌诗关系研究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陆云文学思想研究
两汉魏晋文学中的文章观念初探
“《诗》无达诂”与“《诗》言志”--在解释学意义上的思考
“二湘”主旨、主人公身份研究史考论
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
文体选择与李开先的文学思想
从《诗序》与先秦旧说的关系看其作者与时代
舞曲歌辞研究
吕荧文艺思想初论
《文心雕龙》赋论研究
文原于道--论刘勰《文心雕龙》对“道之文”的理解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
“独善”与“兼济”的平衡和断裂--白居易人生哲学研究
文学与民间--从民间视角审视莫言的小说创作
论元代蒙汉文化交流与元代蒙古族汉文诗歌创作
沈从文接受史研究(1925年—1949年)
论《九歌》的双重性质
从“期待视野”透视晚清小说翻译的选择
从多元系统论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翻译文学的繁荣
试论林译小说与中国近现代文化心态的转变
《人生》与中国文学的“80年代”--关于一个文学文本和一个时代的关系考察
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以《人民文学》(1950-1958)为考察中心
抗战时期老舍的文学观及但丁之影响
彼岸的景观--论中国当代男性文本中的女性意识
在历史的隧道中倾听与对话--论新历史主义对我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冲击
傅玄三论
隋代文学的变迁及其特征
李杨之恋的文化阐释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启示
从楚史和巫风神话看屈赋艺术风格
阮籍诗文新论
沉浮于文学与政治的夹缝之间--延安时期丁玲文学活动研究
“70年代生女作家”及其启示
抗战时期王平陵的文艺观
《文聚》研究
40年代的张恨水
《觉悟》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
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
孙犁的知识分子心路历程探索
自由心灵的压抑与释放--兼论萧红小说中“后花园”等意象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
唐代诗文中的唐蕃外交
从“身体话语”到“身体写作”
黄虞稷研究
上一页
[150]
[151]
[152]
[153]
[15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