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经典与解释--解释学视野下的《论语集注》
《维摩诘经》中“不可思议”的性质研究
“文章四友”初探
庄子人生美学视野下的《庄子》形象研究
诗经性文化研究
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北朝文学南北观念的嬗变研究
“改革文学”现象论
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
刘安与《淮南子》
文中子考论
《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
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
三毛的自我放逐之旅
罗兰文学研究
关于“后新时期”文艺观念变革的若干思考
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林纾翻译中归化策略的操控研究
康海文学研究
江淹及其作品简论
南朝谢灵运接受研究
曾巩文学思想研究
《盐铁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价值
徐渭诗文研究
转型理论研究
行走于无地——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
回归文学本位的探索--新时期(1976年—1984年)文论话语的选择及其意义
《横槎集》校注
《空青水碧斋文集》校注
翻译家冰心--冰心翻译作品的描述性研究
转型期文学中农村女性生存状态考察
孔颖达《毛诗正义》的文学阐释思想
话语权力和文学经典的产生
女性形象:文学想象的载体--论新浪漫派中的女性形象
关怀存在--个体身体在文学表达中的生态研究(1983~2003)
东晋爱国文学研究
清代女诗家沈善宝研究
《楚辞·九歌》与楚地祭祀文化研究
元明时期“杨家将”戏曲小说研究
汽车:一种新的美学意象--以海派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汽车
“京派”、“海派”现代人心理透视比较研究
杨士奇诗文研究--兼及对明代台阁体的再认识
林语堂译作研究--从其译作选择及其汉英词典中词条翻译的角度
“永嘉文派”研究
在困境中寻求超越可能--90年代女性话语的语境及特点
论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学创作
“女”、“性”的背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性爱书写研究
晚清外国小说接受中的“误读”现象研究
归庄研究
陈小翠诗词曲研究
构建“十字街头的塔”--周作人对中国新文学建设的构想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