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以言意观为中心的北宋文字禅研究
帛书《春秋事语》研究
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内涵及解经方法研究
中国作家博客——作家身份转换的分析
《史记钞》研究
从《新青年》到“新青年”--五四青年对《新青年》杂志的阅读研究
《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
道之文--论经学信仰与儒士对文道关系的理解
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的研究
《今文尚书》文本结构研究
先秦时期的教育与《诗》教
张溥文学思想研究
中国知名女性博客的女性主义探析
20世纪40年代“主观论”中的文学、政治与历史
王祎文学思想研究
论梁实秋早期的文学批评观
刘勰的创作才性论研究--《文心雕龙·体性》篇作家评语疏证
《大雅》《颂》之毛传郑笺与金文
两宋鼓吹歌曲考述
宋濂文章观念研究
李之仪交游考略暨作品研究
杨家将故事中的杨门女将形象研究
1978:转型期的文学生产--以《伤痕》的发表和评论为例
《诗经·商颂》创作年代考述
《新青年》中的“科学”与文学革命之关系
郑声新考
潘陆悼伤作品异同论
20世纪30年代的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研究
论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
论谢枋得
李白文学思想新探
《史记》“类传”人物塑造的特色及影响
“自我”形象的塑造、改写与重构--《沫若自传》研究
梁实秋“人性论”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解放初吴宓的生存空间--1949—1955年《吴宓日记》研究
创作意图、文学文本与文学史叙述--以巴金《家》为例
“为艺术”与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革命”话语
1915-1936:中国新文学“写实”概念考论
鲁迅梁实秋论争中的人性话语重读
论沈从文的和谐审美观
中共中央南方局文艺界统战工作初步研究
荀子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中的礼乐本位立场
三十年代中日文艺大众化运动比较
《文艺阵地》中外国文学论
论抗战文学功能论争中的审美话语诉求
论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转向研究
被忽略的繁复--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的英雄主题研究--以长篇小说为中心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