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2 中国生态文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4-21页 |
| ·世界社会生态危机 | 第14-15页 |
| ·生态学与生态思想的发展 | 第15-18页 |
|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6页 |
| ·跨学科生态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 第16-18页 |
| ·世界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 | 第18-21页 |
| ·世界生态文学的迅速发展 | 第18-19页 |
| ·世界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 | 第19-21页 |
| 3 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35页 |
| ·中国生态文学的概念 | 第21-23页 |
| ·生态文学的称谓 | 第21-22页 |
| ·生态文学的定义 | 第22-23页 |
| ·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发展 | 第23-30页 |
| ·中国生态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27页 |
| ·中国生态文学研究的兴起 | 第27-30页 |
| ·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内涵 | 第30-35页 |
| ·中国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 第30-31页 |
| ·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内涵 | 第31-33页 |
| ·中国生态文学理论的思想内涵 | 第33-35页 |
| 4 生态文学思想对“和”的继承与超越 | 第35-48页 |
| ·对本土传统生态思想的挖掘 | 第35-41页 |
| ·“和”思想的产生 | 第36-38页 |
| ·儒道之“和” | 第38-41页 |
| ·中国生态文学思想对“和”的继承 | 第41-45页 |
| ·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 第41-42页 |
| ·生态整体观--“和以天倪” | 第42-43页 |
| ·生态平等--“万物齐一” | 第43-44页 |
| ·人的自在自为--“道法自然” | 第44-45页 |
| ·生态文学思想对“和”的超越 | 第45-48页 |
| ·精神上的“万物平等” | 第45-46页 |
| ·对人类位置的正视 | 第46-48页 |
| 5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