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研究--以《小说选集》编选者的作用为中心
回归历史的本真--延安文学传播研究(1935-1948)
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
论新人文主义思想在中国的阐释与接受--以学衡派和梁实秋为个案
“不自由”语境中的自由追求--“太白派”作家研究
左翼叙事在解放区语境中的变异
《昭明文选》作品及李善注引《易》考论
新时期的“小男子汉”形象研究
盛唐文编年
晚唐文编年
刘勰与《文心雕龙》的修辞构建
“异类的古典”—梁实秋文艺思想评述
论毛泽东大众化文艺思想
幽默历史视野中林语堂幽默理论的价值
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
叶公超文学批评观述评
论“战国策”派的“民族文学”观
青春叙事——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青年文化的变异性考察
谢惠连考论
李初梨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研究
论沈从文自由主义思想的本质
老舍通俗文艺理论与创作的研究
《中国新文学大系》初探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南下的革命作家与南洋的关系--洪灵菲、许杰、马宁研究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研究
陈善与其《扪虱新话》研究
刘向《列女传》研究
新媒介时代文学的失望与希望--从《明道文艺》看新媒介时代的青年与文学
论新人文主义对梁实秋和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视觉文化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
从传播学角度看白话文的推广
《战国策》中的游说研究
在温和与固执之间--论沈从文“湘西世界”的审美建构
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坐标原点--论1894-1919年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发生
梁武帝文学观研究
李善《文選注》引诗考
想象娜拉--介入“五四”时期男性中心文化的一条路径
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主体性研究
后现代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学经典
神仙与鬼神--《太平广记》中所反映的唐代神灵观念
跨踰南北 清新老成--地域文化视野中的庾信诗
魏晋悼祭文:艺术与情感新范型的确立
《文心雕龙》的枢纽论与刘勰的文学观
魏晋六朝诫子书研究
隋唐之际王氏家族文学研究
泰北古滇移民文学
论张说的仕宦经历对其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及当时文坛的影响
胡适与美国文化--康乃尔大学时期胡适研究
“京派”刊物在“京派”发展史上的意义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