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革命文学的兴起与新文学的转向
新感觉派创作中的颓废主义
皇甫湜年谱简编
冯衍考论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1917年-1949年)
学术:小说之外的沈从文--49年之前沈从文的学术准备
唯美的实践——《金屋月刊》与邵洵美
郁达夫新马时期的文艺思想
唐代长庆翰林“三俊”研究
郁达夫文艺理论初探
王安中研究
郁达夫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
龙亢桓氏与文学
扬雄的三种意识研究
《古文苑》研究
《盐铁论》研究
谭嗣同诗文研究
文学创造中的尚“圆”意识浅探--切入元明清戏曲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婆媳关系
王若虚诗文批评研究
白居易对老庄思想的接受
小说、戏曲、曲艺中的《牛郎织女》
范仲淹文学思想研究
略论汉代文人对屈原的接受--以拟骚作品为中心
《周文归》研究
李华及其《李遐叔文集》考论--兼论李华的散文及其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两汉《尚书》学的发展流变
古代诗词曲赋中的七夕风俗与《牛郎织女》
《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研究
河西文化与当代河西文学
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大陆文学期刊中的传播与建构(1979-2002)
承续与超越--论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学
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
《宋书·张畅传》与南北朝文化中的几个问题
马融与东汉士风变迁
论黄国彬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宗教情怀”
林徽因与京派
李之仪尺牍研究
论沈从文的自由主义文学观
论丁玲的思想转型及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
娄坚诗文研究
萧乾自译文学作品研究
米芾文学研究
“十七年文学”:解读“再解读”--一场海内外互动的学术反思
关于《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人格之美的分析
重寻“现代性”--海外华人学者文学批评中的“晚清”意识
刘勰的《楚辞》阐释与《文心雕龙》的形式美学论
六朝文学批评“品第”观研究
中国抒情传统的海外建构及其影响
《创造月刊》1926-1929--创造社文化特征的转换与中国的文化创造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