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论抗战文学功能论争中的审美话语诉求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1 绪论第9-13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状况、研究意义第9-11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状况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文学功能论争产生的背景第11-12页
     ·冲突的表现第12页
     ·揭示冲突的原因和实质第12-13页
2 产生冲突的背景(1931—1938)第13-23页
   ·文学的政治化话语形态的形成及其地位的确立第13-16页
     ·两种文化思潮的出现第13-14页
     ·三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的最终形成第14-15页
     ·排他性与话语霸权的形成第15-16页
   ·战争形势下文学政治化话语形态的强化第16-23页
     ·抗战文艺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文学抗战的强大合声第17-20页
     ·抗战文学的历史贡献第20-21页
     ·政治宣传话语弊端的显现第21-23页
3 论争中的审美话语诉求(1938—1945)第23-37页
   ·“与抗战无关”论争中的文学审美话语诉求第24-30页
   ·抗战文学审美启蒙性与文学工具论之间的冲突第30-37页
4 产生冲突的原因和实质探讨第37-41页
   ·产生冲突的原因第37-39页
     ·文学审美话语陷入权力话语争夺的重围,丧失其独立性第37-38页
     ·话语主体的失落,即知识分子审美话语的丧失第38-39页
   ·实质:是文学自律性与他律性起作用的过程第39-41页
5 结语:政治意识形态下的抗战文学依然在向审美本质靠拢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