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书》文本结构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现代《尚书》研究状况综述 | 第12-17页 |
(一) 总体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二) 文学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角度、出发点和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一) 本文的研究角度 | 第17-19页 |
(二) 本文的出发点 | 第19-20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尚书》文本的生成 | 第22-49页 |
第一节《尚书》的传承 | 第22-27页 |
(一) 先秦时代的《尚书》 | 第22-24页 |
(二) 经学时代的《尚书》 | 第24-27页 |
第二节《尚书》的形态演变 | 第27-49页 |
(一) 篇目的演变 | 第27-37页 |
(二) 编次的演变 | 第37-49页 |
第二章《尚书》篇目编次的整体特征 | 第49-79页 |
第一节《书》篇编次的编年体特征 | 第49-63页 |
(一) 《虞夏书》诸篇 | 第49-51页 |
(二) 《商书》诸篇 | 第51-53页 |
(三) 《周书》诸篇 | 第53-63页 |
第二节《书》篇编年体式的特殊性 | 第63-79页 |
(一) 《虞夏书》诸篇 | 第64-68页 |
(二) 《商书》诸篇 | 第68-73页 |
(三) 《周书》诸篇 | 第73-79页 |
第三章 《尚书》文本结构的两种基本模式 | 第79-127页 |
第一节 具有编年体意味的外在结构形式 | 第80-92页 |
(一) 时间要素的存在方式 | 第82-84页 |
(二) 记年方式的多样性 | 第84-86页 |
(三) 记日方法的特异 | 第86-89页 |
(四) 表述时间的其他形式 | 第89-92页 |
第二节 内化于《书》篇结构之中的记言本质 | 第92-127页 |
(一) 何谓《尚书》中的记叙 | 第93-94页 |
(二) 《尚书》中记叙的基本形态 | 第94-106页 |
(三) 《尚书》记叙文本的基本结构 | 第106-127页 |
第四章 《尚书》中叙事文本的结构特征 | 第127-162页 |
第一节 《尚书》部分文本的记叙结构 | 第127-151页 |
(一) 《尧典》篇记叙结构 | 第127-131页 |
(二) 《禹贡》篇记叙结构 | 第131-137页 |
(三) 《顾命》篇记叙结构 | 第137-149页 |
(四) 《金縢》篇记叙结构 | 第149-151页 |
第二节 《尚书》部分文本的基本特征 | 第151-162页 |
第五章《尚书》记言文本的结构特征 | 第162-202页 |
第一节 双重结构:《尚书》文本的典型结构特征 | 第162-166页 |
第二节《尚书》双重结构的内部构成 | 第166-170页 |
第三节《尚书》记言部分的结构类型 | 第170-202页 |
(一) 独白式记言的结构模式 | 第172-193页 |
(二) 对话式记言的结构模式 | 第193-202页 |
结语:《尚书》文本的双重结构及其意义 | 第202-206页 |
参考文献 | 第206-211页 |
致谢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