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文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1章 王祎文学成就的遮蔽 | 第10-19页 |
·遮蔽的几个因素 | 第10-16页 |
·气节的凸显 | 第10-13页 |
·官方及民间对其“忠臣”身份的过度关注 | 第10-11页 |
·因“忠臣”身份导致对其生平的不均衡叙述 | 第11-13页 |
·史学成就的遮蔽 | 第13-14页 |
·宋濂的遮蔽 | 第14-15页 |
·自身早逝的遮蔽 | 第15-16页 |
·王祎文学思想研究的意义 | 第16-19页 |
·除弊的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王祎的心态与思想 | 第19-34页 |
·“志乎圣贤”的事功理想 | 第19-21页 |
·与理想错位的现实人生 | 第21-28页 |
·青年王祎的求仕之旅 | 第21-24页 |
·身隐于野与心系于市 | 第24-25页 |
·入明后王祎的事功实践 | 第25-28页 |
·理想与现实错位的深层原因 | 第28-34页 |
第3章 王祎文学思想的内涵 | 第34-51页 |
·王祎的文章观念 | 第34-41页 |
·王祎所论之“文” | 第34-37页 |
·文与道并 | 第37-38页 |
·王祎对文的评价标准 | 第38-41页 |
·王祎的诗学思想 | 第41-44页 |
·王祎的诗学观念 | 第41-42页 |
·王祎的诗歌创作 | 第42-44页 |
·文学实践与文学理论之关系 | 第44-51页 |
·主观层面的统一性 | 第44-48页 |
·客观层面的差异性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