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华北平原玉米产量形成对气象条件的响应
供水与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导入opaque-2基因的微胚乳玉米含油率及氨基酸含量的稳定性研究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PEPC,PPDK和NADP-ME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
玉米对南方锈病的抗病性研究
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的根系构型分析及抗逆性研究
北京地区夏玉米耗水与生长规律田间试验研究
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对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的响应
玉米Rubisco活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品质性状差异分析及淀粉去分支酶基因序列变异研究
轻稀土镧和重稀土钇对玉米和油菜幼苗生长影响研究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及花后衰老的差异性研究
宁夏引黄灌区高产(1000~1200kg/667m~2)玉米不同品种、密度下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研究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夏玉米碳氮积累、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粉煤灰和沼渣配施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的影响
山西省玉米规范化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干旱胁迫下玉米microRNA的差异表达
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重要miRNA及靶基因的功能研究
玉米重要自交系的遗传特征鉴定与株型性状关联分析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及氮肥调控机理研究
辐射诱变玉米轴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初步定位
一份玉米全生育期黄化材料的初步研究
玉米抗铝毒自交系的筛选、生理检测和基因芯片分析
线粒体VDAC与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初探
玉米全基因组SSRs分子标记开发与特征分析
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
川中丘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复合群体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两份淀粉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间淀粉积累、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动态分析
中高密度下田间配置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农杆菌介导的霸王ZxNHX和ZxVP1-1基因双元载体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的研究
调控玉米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的筛选
玉米叶宽和叶长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WRKY转录因子在玉米基因组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中参与抗病相关基因的筛选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QTL整合及候选基因挖掘
玉米与多年生大刍草及其杂种F1根系形态及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miRNA表达分析及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抗草甘膦基因对玉米自交系18-599幼胚的遗传转化
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同源、异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及其倍性杂交研究
玉米加倍及不同倍性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远缘杂交对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尼加拉瓜大刍草耐渍关键基因ZnCOMT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玉米EMS突变体库创建及opaque和CENH3基因的TILLING分析
玉米Gal配子体基因杂交不亲和特性及转育研究
玉米TIFY/JAZ蛋白全基因组分析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玉米季土壤抗蚀力研究
玉米太空诱变雄性不育性状的分子标记定位
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转化玉米
玉米698-3改良系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比较研究
西南玉米几种新型肥料一次性施用效果的研究
不同覆盖耕作方式下玉米生长、土壤水温及无机氮变化的研究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