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叶宽和叶长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一、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玉米叶宽和叶长性状研究的重要性第10-11页
 2. 玉米叶宽、叶长性状研究进展第11-14页
   ·叶宽、叶长性状的经典数量遗传学研究进展第11-12页
   ·叶宽、叶长性状的QTL研究进展第12-13页
   ·植物叶宽和叶长遗传调控原理研究进展第13-14页
 3. QTL作图原理与方法第14-15页
   ·QTL定位原理第14页
   ·QTL定位方法第14-15页
 4. QTL作图群体第15-17页
   ·初级作物群体第16页
   ·次级作图群体第16-17页
   ·高级作图群体第17页
 5. 分子标记的类型第17-20页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第17-18页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第18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第18页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第18-19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第19页
   ·QTL分析方法的延伸第19-20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三、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实验材料第20-21页
   ·田间实验第21页
   ·性状调查第21页
   ·表型数据分析第21-22页
   ·RIL群体基因型分析第22-23页
     ·RIL群体DNA提取第22页
     ·基因型分析第22-23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3页
   ·QTL定位分析第23-24页
四、结果与分析第24-52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4-28页
   ·RIL群体以及亲本表型数据分析第28-36页
   ·RIL群体叶宽QTL分析第36-45页
     ·第1叶叶宽的QTL第37-38页
     ·第2叶叶宽的QTL第38-39页
     ·第3叶叶宽的OTL第39-40页
     ·第4叶叶宽的OTL第40-41页
     ·第5叶叶宽的QTL第41-42页
     ·第6叶叶宽的OTL第42-43页
     ·第7叶叶宽的OTL第43-44页
     ·第8叶叶宽的QTL第44-45页
   ·RIL群体叶长QTL分析第45-52页
     ·第1叶叶长的OTL第46-47页
     ·第2叶叶长的OTL第47-48页
     ·第3叶叶长的OTL第48页
     ·第4叶叶长的QTL第48-49页
     ·第5叶叶长的OTL第49-50页
     ·第6叶叶长的OTL第50-51页
     ·第7叶叶长的OTL第51-52页
     ·第8叶叶长的OTL第52页
五、讨论第52-58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52-53页
   ·一致性QTL区域讨论第53-56页
     ·第8染色体存在两个重要区域,与叶宽和叶长相关第54页
     ·第5染色体存在两个重要区域,与叶宽和叶长相关第54-55页
     ·第4染色体存在一个重要区域,与叶宽性状相关第55页
     ·第6染色体存在一个重要区域,与叶宽性状相关第55页
     ·第1染色体存在一个重要区域,与叶长性状相关第55页
     ·第2染色体存在一个重要区域,与叶长性状相关第55-56页
   ·叶宽和叶长性状比较第56页
   ·实验结果与株型育种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半野生小麦第三部分同源群上脆穗性状的分子标记
下一篇: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核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上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