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遗传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12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2页 |
| ·生化标记 | 第12-13页 |
| ·分子标记 | 第13-14页 |
| ·QTL 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第14-15页 |
| ·QTL 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第14-15页 |
| ·QTL 定位群体 | 第15页 |
|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 QTL 定位进展 | 第15-19页 |
| ·株型 | 第15-16页 |
| ·产量 | 第16-17页 |
| ·生育期 | 第17-18页 |
| ·QTL 精细定位与克隆 | 第18-19页 |
| 2 研究意义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1-28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近等基因系选育流程 | 第21-22页 |
| ·性状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 ·DNA 提取方法 | 第23-24页 |
| ·基因型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6页 |
| ·试验统计方法 | 第26页 |
| ·背景恢复率检测 | 第26-27页 |
| ·背景恢复率检测所用标记 | 第26页 |
| ·背景恢复率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 ·SSR 分子标记分析 | 第27页 |
| ·图谱构建方法 | 第27页 |
| ·QTL 定位方法 | 第27-28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28-57页 |
| ·276×72 组合的 NIL 群体选育和 QTL 效应验证 | 第28-44页 |
| ·叶夹角 QTL qLA1b 的效应分析 | 第28-30页 |
| ·叶夹角 QTL qLA1b 的近等基因系选育 | 第28-30页 |
| ·叶夹角 QTL qLA1b 的效应验证 | 第30页 |
| ·叶夹角 QTL qLA2b 效应分析 | 第30-32页 |
| ·叶夹角 QTL qLA2b 的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 第30页 |
| ·叶夹角 QTL qLA2b 的效应验证 | 第30-32页 |
| ·叶夹角 QTL qLA4a 的效应分析 | 第32-34页 |
| ·叶夹角 QTL qLA4a 的近等基因系选育 | 第32-33页 |
| ·叶夹角 QTL qLA4a 的效应验证 | 第33-34页 |
| ·株高 QTL qPH1a 的效应分析 | 第34-36页 |
| ·株高 QTL qPH1a 的近等基因系选育 | 第34-36页 |
| ·株高 QTL qPH1a 的遗传效应验证 | 第36页 |
| ·株高 QTL qPH9 的效应分析 | 第36-39页 |
| ·株高 QTL qPH9 近等基因系选育 | 第36-38页 |
| ·株高 QTL qPH9 遗传效应验证 | 第38-39页 |
| ·穗位高 QTL qEH1 的效应分析 | 第39-42页 |
| ·穗位高 QTL qEH1 近等基因系选育 | 第39-41页 |
| ·穗位高 QTL qEH1 效应验证 | 第41-42页 |
| ·穗位高 QTL qEH9 的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 ·穗位高 QTL qEH9 近等基因系选育 | 第42-43页 |
| ·穗位高 QTL qEH9 的效应验证 | 第43-44页 |
| ·A188×交 51 组合的 NIL 群体选育和 QTL 效应验证 | 第44-51页 |
| ·叶夹角 QTL qLA4a 位点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 ·叶夹角 QTL qLA4a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 第44-45页 |
| ·叶夹角 QTL qLA4a 效应验证 | 第45页 |
| ·叶夹角 QTL qLA5 效应分析 | 第45-47页 |
| ·叶夹角 QTL qLA5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 第45-47页 |
| ·叶夹角 QTL qLA5 效应验证 | 第47页 |
| ·穗长 QTL qEL5 效应分析 | 第47-49页 |
| ·穗长 QTL qEL5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 第47-49页 |
| ·穗长 QTL qEL5 效应验证 | 第49页 |
| ·吐丝期 QTL qSE4a 效应分析 | 第49-51页 |
| ·吐丝期 QTL qSE4a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 第49-51页 |
| ·吐丝期 QTL qSE4a 效应验证 | 第51页 |
| ·Bin5.02-5.06 区 qLA5 和 qEL5 的定位 | 第51-57页 |
| ·Bin5.02-5.06 区遗传图谱加密 | 第51-53页 |
| ·分离群体的构建 | 第51-52页 |
| ·Bin5.02-5.06 区染色体图谱加密 | 第52-53页 |
| ·qLA5 和 qEL5 的定位 | 第53-57页 |
| ·qLA5 定位 | 第54-55页 |
| ·qEL5 的定位 | 第55-57页 |
| 5 讨论 | 第57-59页 |
| ·276 与 72 衍生 NIL 的 QTL 验证 | 第57页 |
| ·A188 与交 51 衍生 NIL 的 QTL 验证 | 第57-58页 |
| ·qLA5 和 qEL5 的定位分析 | 第58-59页 |
| ·qLA5 的定位 | 第58页 |
| ·qEL5 的定位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ABSTRACT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