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698-3改良系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3页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第10页
   ·玉米的起源与分布状况第10-11页
   ·拓展玉米种质资源的途径第11-19页
     ·整理、筛选优良的地方种质资源第11-12页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与利用第12页
     ·用玉米野生近缘材料创造玉米新种质第12-13页
     ·群体改良创造新种质第13-14页
     ·回交育种创新种质第14-15页
     ·诱变育种创新种质第15-18页
       ·物理诱变育种第15-17页
       ·化学诱变育种第17-18页
     ·基因工程创新种质第18-19页
   ·配合力分析第19-20页
   ·杂种优势研究第20-23页
2 立题依据第23-24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试验材料第24页
   ·田间试验方法第24-25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5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25-27页
     ·方差分析第25页
     ·配合力分析第25-26页
     ·杂种优势分析第26-2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7-36页
   ·改良系与原自交系间的性状差异第27-29页
     ·方差分析第27页
     ·698-3与其改良系的农艺经济性状差异第27-29页
   ·配合力分析第29-34页
     ·方差分析第29页
     ·配合力方差分析第29-30页
     ·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0-34页
       ·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0-31页
       ·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1-33页
       ·总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3-34页
   ·产量杂种优势分析第34-36页
5 结论与讨论第36-39页
   ·玉米改良系与698-3的性状差异第36页
   ·玉米改良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改良效果第36-37页
   ·玉米改良系应用潜力分析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小麦族基本染色体组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