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导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中国的土地经济状况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土地经济思想 | 第20-27页 |
一、孙中山的土地经济思想 | 第20-23页 |
(一) 孙中山思想的指导地位 | 第20页 |
(二) 平均地权的肇基——"耕者有其田" | 第20-21页 |
(三) "和平"手段——土地国有、税去地主 | 第21-23页 |
二、蒋介石的土地经济思想 | 第23-27页 |
(一) 民生即"养民"、建国需"计划" | 第23页 |
(二)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杠杆——土地 | 第23-24页 |
(三) 中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合作社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地政实践 | 第27-41页 |
一、"二五减租"运动 | 第27-30页 |
(一) "二五减租"的来源 | 第27-28页 |
(二) "二五减租"的兴起 | 第28-29页 |
(三) "二五减租"的效果 | 第29-30页 |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 | 第30页 |
二、"地籍整理"运动 | 第30-35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地籍状况 | 第30-31页 |
(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 | 第31-32页 |
(三) "地籍整理"的方法 | 第32-33页 |
(四) 土地陈报的效果及评价 | 第33-35页 |
三、"扶植自耕农"思想与"自耕农运动" | 第35-41页 |
(一) "扶植自耕农"的思想沿革 | 第35-37页 |
(二) 战时"自耕农运动"概析 | 第37-40页 |
(三) "自耕农运动"评价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部分地方政府的地政实践 | 第41-57页 |
一、浙江二五减租 | 第41-45页 |
(一) 浙江二五减租之时评 | 第41页 |
(二) 浙江二五减租之兴 | 第41-42页 |
(三) 浙江二五减租之衰 | 第42-44页 |
(四) 浙江二五减租之果 | 第44-45页 |
二、阎锡山之"土地村公有" | 第45-52页 |
(一) "土地村公有"的背景 | 第45-46页 |
(二) "土地村公有"的内容 | 第46页 |
(三) "土地村公有"的理论依据 | 第46-48页 |
(四) "土地村公有"的实践及反响 | 第48-50页 |
(五) "土地村公有"的评价 | 第50-52页 |
三、陈诚之"鄂西土改" | 第52-57页 |
(一) 鄂西土改时的土地经济状况 | 第52-53页 |
(二) 鄂西地区的地籍整理 | 第53-54页 |
(三) 鄂西地区的减租 | 第54-56页 |
(四) 鄂西土改的评价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的土地改革及最终述评 | 第57-67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土改的延续——台湾土改 | 第57-64页 |
(一) 台湾土改的背景 | 第57页 |
(二) 台湾土改的目的 | 第57-59页 |
(三) 台湾土地改革的步骤 | 第59-63页 |
(四) 台湾土地改革的评价 | 第63-64页 |
二、最终述评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