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化学
MIS 6期以来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水体pH和pCO2演变的气候—海洋控制
大亚湾和胶州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氮同位素组成
漳江河口—红树林系统溶解有机质动力学过程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探究
黑潮入侵输入的外源溶解有机物在南海北部的微生物降解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碳和COD的输运与转化
南海亚硝酸盐氧化过程分布特征与控制因子
东海大陆架高度混合水中颗粒有机物的来源及动力学分析
氨基酸对珠江口及南海北部溶解态有机物质来源和生物活性转化过程的指示作用
华南寒武纪早期南华盆地东南缘深水区氧化还原状态时空波动及形成机制研究
极地海域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组成及南极半岛海域的硝化作用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Th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南海北部珠江口断面海水颗粒物组成、来源与分布的对比研究
210Po-210Pb不平衡对南海中层及底层水体颗粒动力学的示踪
黑潮延续体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
白令海和西北冰洋海水18O、226Ra及228Ra的示踪研究
The Effe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灯二段海水化学性质重建--以巫溪鱼鳞剖面鲕粒为例
湛江湾水体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特征
中国近岸大型海藻养殖对海洋酸化的缓解效用研究
生态养殖活动下营养盐动力学研究--以桑沟湾为例
中国近海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
中国东部陆架海中二甲亚砜的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黄东海春秋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研究
渤黄海海域悬浮体分布:季节性变化及扩散通量
2011-2013年南黄海及东海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规律研究
夏季黄渤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研究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研究
2012-2013年胶州湾溶解有机氮的陆源输入、时空分布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黄海、东海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近海富营养化快速评价模型的建立
东、黄海及桑沟湾海域溶解甲烷的分布、释放和产生研究
春季胶州湾和桑沟湾表层海水pCO2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东、黄海溶解态铁及其有机配体的分布
中国黄海、渤海DMS和DMSP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南黄海与东海海水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分布研究
海水中二甲基硫的光化学动力学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陆架海区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东海一氧化碳的分布、通量、微生物消耗以及光生产研究
光照对近岸海水溶解气态汞产生的影响研究
中国黄渤海丙烯酸的分布、产生和去除研究
海洋酸化对大型海藻活性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
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的季节变化特征
长江口缺氧区耗氧有机物的来源
夏季极地海洋的210Po-210Pb不平衡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参数遥感反演及动态变化
北部湾北部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白云凹陷东南部近海底溶解甲烷浓度变化及其对冷泉活动的指示意义
春季胶州湾海水甲烷氧化速率时空变化初步研究
中国近海各海域丙烯酸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东部陆架海域二甲基亚砜的分布、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