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0 前言 | 第15-1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1.1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与浓度分布情况 | 第17-24页 |
1.1.1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 第17-18页 |
1.1.2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去除途径 | 第18-20页 |
1.1.2.1 来源 | 第18-19页 |
1.1.2.2 去除 | 第19-20页 |
1.1.3 碳水化合物的分布规律 | 第20-24页 |
1.2 胶体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1.2.1 海洋胶体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作用 | 第24页 |
1.2.2 胶体的来源和去除 | 第24-25页 |
1.3 海洋中糖类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26-27页 |
2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2.1 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 | 第27-28页 |
2.1.1 仪器 | 第27页 |
2.1.2 试剂 | 第27-28页 |
2.2 样品的采集方法与保护 | 第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2.3.2 溶液制备 | 第29页 |
2.3.3 标准曲线及样品测定的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4 胶体碳水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4.1 水体采集 | 第30-31页 |
2.4.2 切向超滤装置的清洗及胶体提取 | 第31页 |
2.4.3 切向超滤提取胶体流程 | 第31-32页 |
2.4.4 回收率的计算 | 第32页 |
2.5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32-33页 |
3 2010 年秋季黄、渤海溶解态碳水化合物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19 | 第33-46页 |
3.1 调查航次水文特征 | 第33-35页 |
3.2 黄、渤海溶解态碳水化合物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35-40页 |
3.2.1 表层海水中 DCHO 的浓度分布分布 | 第35-38页 |
3.2.2 表层海水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38-40页 |
3.3 黄、渤海微表层海水中溶解态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特征 | 第40-45页 |
3.3.1 微表层海水中 DCHO 的浓度分布 | 第40-41页 |
3.3.2 微表层海水中各组分的相关关系 | 第41-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2012 年夏、秋季东海溶解态碳水化合物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32 | 第46-63页 |
4.1 调查航次水文特征 | 第46-48页 |
4.2 夏季东海表层海水中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4.3 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50-54页 |
4.4 表层海水中 MCHO 和 PCHO 的季节变化 | 第54-55页 |
4.5 东海 DH3 与 DH4 断面中 DCHO 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55-59页 |
4.6 黑潮海区站位 MCHO 和 PCHO 的深层分布及碳水化合物的周日变化 | 第59-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长江口与南黄海部分站位胶体碳水化合物的研究 | 第63-69页 |
5.1 样品的采集和站位 | 第63页 |
5.2 质量平衡实验 | 第63-64页 |
5.3 各形态含碳化合物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 | 第64-68页 |
5.3.1 DOC 在海水各相中的分布 | 第64-66页 |
5.3.2 碳水化合物在海水各相中的分布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