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边缘海中的颗粒有机物研究 | 第11-13页 |
1.2 颗粒有机物来源的潜在示踪标志 | 第13-17页 |
1.2.1 有机碳氮元素比值的应用 | 第14页 |
1.2.2 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3 有机氮稳定同位素的应用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 | 第17-21页 |
2.1 长江以及东海区域概况 | 第17-18页 |
2.2 秋季东海大陆架环流模式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3.1 获取相关水文参数的方法 | 第21-22页 |
3.2 悬浮颗粒物的采集方式 | 第22页 |
3.3 悬浮颗粒物的研究分析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24-35页 |
4.1 相关水文参数特征 | 第24-31页 |
4.1.1 盐度变化模式分析 | 第24-27页 |
4.1.2 温度分布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4.1.3 浊度特征研究分析 | 第28-31页 |
4.1.4 叶绿素值的研究分析 | 第31页 |
4.2 颗粒有机物的特征 | 第31-35页 |
4.2.1 颗粒有机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状况 | 第31页 |
4.2.2 颗粒有机碳以及颗粒有机氮的空间分布状况 | 第31-32页 |
4.2.3 碳氮稳定同位素以及碳氮元素比的空间分布状况 | 第32-35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5-51页 |
5.1 水团来源分析 | 第35-36页 |
5.2 颗粒有机物的来源分析 | 第36-42页 |
5.3 碳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学研究分析 | 第42-46页 |
5.4 氮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学研究分析 | 第46-48页 |
5.5 与夏季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