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化学
中更新世以来热带西太平洋深部[CO32-]演化:对大洋碳储存及大气pCO2变化的启示
长牡蛎对海洋酸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
近海水体镭同位素源汇项的定量研究--以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海南八门湾、高隆湾和博鳌湾为例
东海水体中210Po/210Pb非平衡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上层水体POC通量的示踪研究
溶解态碳水化合物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海洋酸化对海洋青鳉鱼性腺分化的影响
新型电极检测海岸带水体溶解态总铁研究
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体系的构建及其在海水钾、钙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GOCI影像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遥感反演及其逐时变化分析
用于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原位探测的全固态电极的研制及表征
白令海二甲基硫化物的时空变化研究
氨基酸降解指数(Dauwe DI指数)在溶解有机氮中的验证和再修订
黄、东海底动力过程对颗粒物再悬浮影响研究
基于LISST-100X观测黄东海悬浮颗粒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黄东海碳源汇的季节与区域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解析
冬季帕里西维拉海盆区上层水体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西北太平洋悬浮颗粒物的分布、组成及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湛江地区氮收支及湛江湾与南海氮通量估算
基于GIS的舟山近岸海水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黄东海水体及沉积物中有色溶解有机物的研究
楚科奇海与北欧海海洋酸化研究
北部湾浮游植物叶绿素及颗粒无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
琼东海域营养盐与叶绿素a季节变化及日变化
南海西北部海水中固氮作用的初步研究
北冰洋太平洋扇区海水DMS和DMSP分布及生物周转研究
夏季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万年来热带西太平洋表层pH和pCO2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碳循环中颗粒有机碳全球分布的数值模拟
北极海水中氟氯烃分布特征和示踪研究
海水总碱度走航分析系统的研制
九龙江河口溶解磷酸盐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酸盐的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大洋水和九龙江口沉积物中碘的地球化学
东海沉积物中氮循环的关键过程
模拟太阳光作用下水环境中烷基酚光转化机理研究
放射性物质大洋输运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陆架海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来源与海—气通量研究
天津近岸海域营养盐分布及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研究
莱州湾表层海水水化学要素分析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碳的迁移特征
南海和珠江口溶解氧化亚氮的分布特征、通量及其调控机制初探
南极普里兹湾碳酸盐体系与碳通量研究
中生代初海洋碳—硫循环与氧化还原环境的异常演变
海洋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N、P循环以及对颗粒物垂直输运的影响
中国边缘海210Po、210Pb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应用
234Th/238U不平衡法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区颗粒有机碳的跨陆架输运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34Th/238U和210Po/210Pb不平衡特征及其示踪颗粒有机碳输出
长江口及东海颗粒态氨基酸的来源、分布及控制因素分析
台湾龟山岛和绿岛热液气体组分及元素扩散分布
近海环境中天然有机质的分离与表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