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改革开放以来的王安石文学研究
《左传》国野叙事研究
唐诗语言艺术研究
痴狂叙事与现代中国小说
苏珊·洛里·帕克斯戏剧中的陌生化研究
新时期美学论争现场透析与学理反思
20世纪满—通古斯语族异类婚故事集成研究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世界
《两地书》原信与初版本比较研究
约翰·辛格喜剧创作的美学特质
《一见钟情》翻译实践报告
现当代小说中丧葬礼俗的文学书写
“右派”自传体叙事文本研究
《荒凉山庄》中的康德道义论
生态美学观照下的《二十四诗品》
华镇诗歌研究
审美与政治的变奏—姚蓬子文学创作研究
都市生活的美好向往: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都市小说的一种反浮华主题倾向
论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中的小镇世界
加布丽埃·施瓦布的“过渡空间”理论
文明梦的追寻与失落--论薇拉·凯瑟小说主题的演变
论《耶路撒冷去来》中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形象
戏剧家肖恩·奥凯西“都柏林三部曲”中“丑陋爱尔兰”形象研究
李健吾戏剧创作论
“暗黑世界”中的生命审视与人性叩问--论刘庆邦的矿区小说
郭嵩焘《诗经》学考论
蹇先艾主编《贵州日报》文艺副刊《新垒》的文化活动研究
梦叙事和身份重构:对伊萨克·迪内森的《走出非洲》一种精神分析式解读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域下的《大闪蝶尤金妮娅》
以《铁流》中译本为例论曹靖华翻译风格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颜回书写
论《到灯塔去》两个中译本之忠实--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新大西岛》的解构主义解读
从“异邦客”到“天下一家”-赛珍珠创作中的宗教意识研究
身份与杂糅:后殖民视野下《凤眼》的研究
自我完善三部曲—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苏菲主义解读
《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人》的生态伦理解读
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Doomsday and Redemption: A Cultural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ad
《大东学会月报》所载汉诗的研究
苏联和朝鲜的“红色经典”之花--《青年近卫军》与《青年前卫》
从《寒夜》婆媳关系看巴金对五四精神的反思
论《天真与经验之歌》的诗画复合艺术
The Image of the Heroines in Miyazaki Animation Born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王安礼及其《王魏公集》研究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对金庸小说创作的影响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金庸武侠小说爱情抒写特征
赵翼诗歌理论研究
新时期小说仪式叙事研究--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中心
晚清到1940年代中国汉语新诗的音乐性研究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