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土地书写研究
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
民国时期的甘肃流徙文学研究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马丁·艾米斯小说研究
文学想象中的世界主义--翁达杰小说研究
论虚构叙述世界--可能世界理论视域下的叙述学研究
浅谈藏传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流派
民国知识界眼中的德国形象研究--以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921-1941)
武田泰淳的女性视界
鲍恩早期小说的压抑空间与社群困境表征研究
E.M.福斯特小说中焦虑的本质与表征研究
斯摩莱特小说中的流动政治书写
冈仓天心英文作品自我与他者形象的跨文化辩证研究
谢尔盖·阿克萨科夫家庭纪事小说研究
汤亭亭作品中的文学共生研究
逆流游行--瑞士小说《游泳回家》之叙事时间建构研究
对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的解构主义解读
论卡夫卡小说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
城市作为犯罪场景的设定:雷蒙德·钱德勒和洛杉矶的文化地理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机器影响下的人物伦理困境分析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读《达洛维夫人》的叙事权威
南宋理学家对曾巩散文的接受及曾文的经典化
艾特玛托夫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中的性描写比较
“自然”与“人性”--荷尔德林诗歌的审美价值研究
父亲之死在哈利·波特成长中的象征意义
论帕斯捷尔纳克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在时代文艺思潮中演绎、增删、变生--论六十年来小说《林海雪原》的影视剧改编
《太平广记》中落第士子旅途奇遇题材小说研究
宋以经义取士的文体构建研究--以王安石贡举改革为中心
《汉书》采录汉赋研究
藩汉权力分合与汉初文学发展
《江格尔》与《伊利亚特》史诗母题的隐喻性比较
论弗洛伊德的喜剧理论
味觉的审美化历程
古今之争中的莱辛及其《拉奥孔》
从遵从者到抗拒者:赫斯顿作品中男性形象研究
普希金的历史叙事研究
瓶中精灵的自我迷失--《钟形罩》中埃斯特悲剧的剖析
论叶芝五部戏剧中的“女王”形象
论洋槐的形象--以《槐花盛开的大连》为中心
从权力话语角度解读《看不见的人》
后殖民视角下《凯利帮真史》中的文化身份探究
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和《V》中的科学话语分析
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日本侵华文学产生的民族性根源探寻
玛丽·奥斯汀散文生态思想研究
论乔治·穆尔短篇小说集《未开垦的土地》中的爱尔兰乡村现实
厄德里克新三部曲中的美国印第安文化记忆研究
《无声告白》的空间叙事解读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