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论萧红小说的叙事伦理
张爱玲及其“传人”王安忆、朱天文都市写作异同关联研究
林斤澜的“怪味”与“风情”--以《矮凳桥风情》为中心的分析
莫言的文学观研究
论霍达创作中的历史意识
论莫言小说中的民间建构
阎连科小说的身体书写
张承志的文学语言研究
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区域型小说作家群的生成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张承志接受现象研究
当代陕北地域小说苦难情结及其美学意蕴探究--以路遥小说为例
新世纪藏族汉语长篇小说叙事类型论
毕飞宇小说中的文学空间解读
娄烨电影与郁达夫小说文本间性研究
人性刻写与文化省思:袁劲梅小说论
论周天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刘醒龙小说中的乡土历史叙事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山东小说研究
清代文言武侠小说研究
清代涉倭小说研究
《金瓶梅》三大版本系统诗词比较研究
《红楼梦》中器物的礼仪美学研究
《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宋代招安问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论李劼人的法国文学翻译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梁鸿非虚构文学创作研究
变态心理学视域下的施蛰存小说研究
狂欢与启蒙--王小波《黄金时代》系列小说研究
论20世纪后二十年家族小说的文化精种
明代神魔小说中韵文的道教意蕴
从先锋性到商业化--视觉文化语境中的余华小说创作
汪曾祺:“士大夫”的内与外
晚清虚无党小说研究
文言狭邪小说研究--以清代为中心
“理”还是“礼”?-1949年后的赵树理小说
作为“思想剧”的《忠孝公园》
《繁花》论
金庸武侠小说的武术描写及其文化意蕴
近代书局与小说
浦安迪“二元补衬”视阈下的《红楼梦》寓意研究
抒情作为一种“装置”--以1980年代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为中心
意象营造与城乡书写--论铁凝小说的现代性叙事及其反思
断裂与转型--九十年代文学视野中的“新生代”小说
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研究
古龙武侠小说非主流文化意识的研究
莫言小说的欲望叙事研究
论张承志创作中的草原书写
从底层写作到知识分子写作--论刘醒龙小说的人文关怀
立足瑶族文化的文学寻根:叶蔚林小说研究
巴金小说中的“出走”主题研究
非理性存在:论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