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8-14页 |
第一章 暴力·性欲·恋物:苏童小说少年形象的非理性内涵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暴力驱使下的斗殴少年 | 第15-19页 |
第二节 性欲冲动下的激情少年 | 第19-22页 |
第三节 迷恋于物的迷惘少年 | 第22-25页 |
第二章 个人·时代·传统:苏童小说少年形象的成因 | 第25-45页 |
第一节 个人经历:积累丰富的感性生活素材 | 第25-33页 |
第二节 时代思潮:提供言说语境和理论依据 | 第33-38页 |
第三节 文学资源:提供可资借鉴的少年形象 | 第38-45页 |
第三章 创作·教育·类同:苏童小说少年形象的价值及不足 | 第45-51页 |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丰富中国文学的少年形象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教育实践:重视少年的非理性因素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形象类同:苏童小说少年形象的不足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