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视域下的施蛰存小说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施蛰存小说中的变态心理呈现动因 | 第12-29页 |
第一节 变革时代的文化转型与心理转型 | 第12-15页 |
一 社会文化的多维转折与变革 | 第12-14页 |
二 社会文化转型催生心理转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五四文学境遇下写作的嬗变 | 第15-20页 |
一 彻底的破坏与“断裂”式重铸 | 第16-17页 |
二 精神的“突围”——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 | 第17-20页 |
第三节 转型时代知识分子的主体焦虑 | 第20-24页 |
一 希望与虚妄的悖论式存在 | 第20-22页 |
二 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性冲突 | 第22-23页 |
三 突变环境中的“变态心理” | 第23-24页 |
第四节 东西方双重文化影响下的蜕变 | 第24-29页 |
一 借鉴与超越——施尼茨勒的影响 | 第24-26页 |
二 挪借与创造——日本“新感觉派”的启发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施蛰存作品变态心理呈现 | 第29-44页 |
第一节“变态”欲望的多重展示 | 第29-33页 |
第二节 潜意识的“变态”层开掘 | 第33-37页 |
第三节“施虐/受虐”心理的极致描摹 | 第37-40页 |
第四节“双重/多重”人格的有力再现 | 第40-44页 |
第三章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精神探索与开创性意义 | 第44-52页 |
第一节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深度精神探索 | 第44-47页 |
一 传统小说的断裂式挣脱与合理性承继 | 第44-45页 |
二 深入心理分析内质的开放式叙写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性意义 | 第47-52页 |
一 现代性诉求的一脉承接 | 第47-48页 |
二 作家写作个性的主体确立 | 第48-49页 |
三“人”的个体价值的再度认知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