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宋代招安问题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选题意义和研究角度 | 第10页 |
(二) 《水浒传》社会历史考察的学术史回顾 | 第10-14页 |
1. 妇女地位及形象 | 第10-11页 |
2. 饮食 | 第11-12页 |
3. 社会经济 | 第12-13页 |
4. 风俗习惯 | 第13-14页 |
一、宋代武装起义特点与朝廷对策 | 第14-19页 |
(一) 两宋武装起义的特点 | 第14-15页 |
(二) 宋王朝对武装起义的招安政策 | 第15-19页 |
1. 两宋频繁的招安 | 第15-16页 |
2. 两宋臣僚对于招安的态度 | 第16-18页 |
3.“要高官,受招安”捷径的形成 | 第18-19页 |
二、梁山好汉的来源及其对招安的态度 | 第19-47页 |
(一) 好汉的职业分类 | 第19-20页 |
(二) 庄主 | 第20-32页 |
1. 有足够的金钱可供仗义疏财 | 第21-23页 |
2. 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武艺 | 第23-24页 |
3. 有足够的威信结交各种人物,聚集力量 | 第24-29页 |
4. 庄主兼官吏的宋江 | 第29-31页 |
5. 招安的策划者 | 第31-32页 |
(三) 武官 | 第32-38页 |
1. 高大威武,武艺高强 | 第33页 |
2. 脾气暴躁,颇有流氓习气 | 第33-36页 |
3. 乐于被招安的武官 | 第36-38页 |
(四) 强人 | 第38-47页 |
1. 客商 | 第38-41页 |
2. 秀才 | 第41-43页 |
3. 得罪官府中人 | 第43页 |
4. 强人 | 第43-45页 |
5. 招安的追随者 | 第45-47页 |
三、梁山好汉受招安的后果 | 第47-51页 |
(一) 招安的可行性 | 第47-48页 |
(二) 招安行为的复制 | 第48-50页 |
(三) 招安与武装起义的循环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一、古籍 | 第52-54页 |
二、今人著作 | 第54-55页 |
三、论文 | 第55-58页 |
附录 招安范汝为者姓名考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