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张承志接受现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5页
    (一)接受美学相关概念阐释第10-11页
    (二)张承志“接受难题”第11-13页
    (三)用接受美学理论研究张承志的意义第13-15页
第一章 “文学批评”中的张承志接受现象第15-26页
    (一)张承志接受现象述评第15-20页
        1.共鸣:时代之音第15-16页
        2.喧哗:称赞与偏见第16-17页
        3.沉寂:作家的独奏第17-19页
        4.复归:多维文化批评视野第19-20页
    (二)期待视野:大河谱系重建第20-23页
    (三)召唤结构:《黑骏马》的“寻找”第23-26页
第二章 “文学奖”中的张承志接受现象第26-32页
    (一)官方评奖: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下的审美接受第26-28页
    (二)民间评奖:思想和美学的相互验证第28-30页
    (三)文学评奖参与经典建构第30-32页
第三章 “文学史”中的张承志接受现象第32-39页
    (一)文学史的审美选择第32-33页
    (二)文学史对张承志的审美接受第33-39页
        1.文学史中的张承志接受现象概述第33-35页
        2.“重写文学史”中的张承志接受新论第35-39页
第四章 张承志接受现象成因分析第39-46页
    (一)体制环境第39-40页
    (二)张承志的知识谱系第40-44页
        1.知青经历第40-41页
        2.考古工作者经历第41-42页
        3.鲁迅参照第42-43页
        4.加入哲合忍耶第43-44页
        5.国外游历第44页
    (三)审美经验第44-46页
第五章 张承志未来研究走向第46-52页
    (一)谱系学视野第46-49页
    (二)编码/解码理论视角第49-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巡检终端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活性氧和Cu2+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