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迪“二元补衬”视阈下的《红楼梦》寓意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第一节 《红楼梦》的寓意研究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浦安迪及其学术成果概要 | 第11-16页 |
第三节 浦安迪《红楼梦》研究之再研究的现状 | 第16-2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浦安迪的“二元补衬”观 | 第26-45页 |
第一节 浦安迪“二元补衬”观提出的背景 | 第26-32页 |
第二节 “二元补衬”的内涵 | 第32-38页 |
第三节 “二元补衬”的理论根基 | 第38-4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三章 “阴阳五行”观念的暗示性运用 | 第45-57页 |
第一节 二元的无休止轮替 | 第45-48页 |
第二节 人物关系的相生相克 | 第48-54页 |
第三节 以季节循环为叙事框架 | 第54-5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大观”的寓言视角 | 第57-74页 |
第一节 “大观”一词的内涵 | 第57-59页 |
第二节 “预设的空间整体视野”与“出”的必然性 | 第59-67页 |
第三节 “小我”与“大观”的本质悬殊 | 第67-71页 |
第四节 从“以色至情”到“自色悟空” | 第71-7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4-8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93页 |
附录一 浦安迪“两极关系变换状况图解” | 第85-87页 |
附录二 人名索引 | 第87-91页 |
附录三 主题词索引 | 第91-93页 |
后记 | 第93-95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