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论
内容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绪论 | 第17-36页 |
0.1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17-30页 |
0.1.1 问题缘起与个案选择 | 第17-22页 |
0.1.2 言说语境与问题提出 | 第22-25页 |
0.1.3 研究现状、方法及意义 | 第25-30页 |
0.2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30-36页 |
0.2.1 电视主持人图书与明星图书 | 第30-33页 |
0.2.2 电视主持人图书与电视图书 | 第33-36页 |
1 90年代以来的文化生态 | 第36-58页 |
1.1 电视体制的变革与电视霸权 | 第36-43页 |
1.1.1 主持人中心制 | 第36-38页 |
1.1.2 收视率与节目品牌 | 第38-40页 |
1.1.3 电视的隐性霸权 | 第40-43页 |
1.2 出版体制的变革与畅销书 | 第43-49页 |
1.2.1 出版产业化 | 第44-46页 |
1.2.2 大众畅销书 | 第46-49页 |
1.3 消费时代的视觉文化与流行文化 | 第49-56页 |
1.3.1 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 | 第49-51页 |
1.3.2 造星机制与流行文化 | 第51-54页 |
1.3.3 文化工业与“单向度的人”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2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内在特性 | 第58-83页 |
2.1 电视主持人图书的类型特征 | 第58-67页 |
2.1.1 自传回忆录 | 第58-61页 |
2.1.2 个人随笔 | 第61-64页 |
2.1.3 节目实录 | 第64-66页 |
2.1.4 实用写作 | 第66-67页 |
2.2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本质特征 | 第67-72页 |
2.2.1 文学性 | 第67-68页 |
2.2.2 消遣性 | 第68-69页 |
2.2.3 符号化 | 第69-72页 |
2.3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社会表征 | 第72-81页 |
2.3.1 自省式的理性精神 | 第73-76页 |
2.3.2 自炫式的娱乐精神 | 第76-79页 |
2.3.3 媒介话语权与公共话语空间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3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畅销机制 | 第83-103页 |
3.1 主体和名人效应: 媒体实践者与媒体权威性 | 第83-88页 |
3.1.1 媒体实践者 | 第83-86页 |
3.1.2 媒体权威性 | 第86-88页 |
3.2 传播和品牌策略: 出版社、电视台与新媒体 | 第88-96页 |
3.2.1 出版社的策划 | 第88-91页 |
3.2.2 电视台的宣传 | 第91-94页 |
3.2.3 多媒体的造势 | 第94-96页 |
3.3 受众和内窥驱动: 幕后、内心和隐私 | 第96-101页 |
3.3.1 幕后真相 | 第97-98页 |
3.3.2 内心驱动 | 第98-100页 |
3.3.3 隐私爆料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4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的文化符号分析 | 第103-129页 |
4.1 符号的互释: 影像和文字 | 第104-108页 |
4.1.1 媒介符号与书写符号的互释 | 第104-106页 |
4.1.2 影像与文字的雅俗共赏 | 第106-108页 |
4.2 权力的互馈: 明星和粉丝 | 第108-117页 |
4.2.1 主持人话语权 | 第109-111页 |
4.2.2 粉丝参与权 | 第111-114页 |
4.2.3 媒介权力与身份认同 | 第114-117页 |
4.3 消费的互动: 媒介与大众 | 第117-127页 |
4.3.1 媒介事件 | 第118-120页 |
4.3.2 媒介大众认同性消费 | 第120-123页 |
4.3.3 符号消费与欲望消费 | 第123-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结语电视主持人的素养 | 第129-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附录 电视主持人作品 | 第140-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