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出版与新世纪文学生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文学出版与文学生态研究 | 第10-20页 |
一、研究问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背景与成果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第一章 新世纪文学出版的时代语境 | 第20-64页 |
第一节 多元共生的思想文化态势 | 第20-28页 |
一、全球化时代的影响 | 第20-23页 |
二、当代文化的多元互渗 | 第23-28页 |
第二节 “众声喧哗”的传媒景观 | 第28-47页 |
一、引导和“操纵”文学消费 | 第28-32页 |
二、催生和制造“文学事件” | 第32-37页 |
三、参与和“推进”文学批评 | 第37-40页 |
四、策划和组织文学评奖 | 第40-47页 |
第三节 文学出版观念的变迁 | 第47-64页 |
一、20世纪80年代:解放思想,回归出版本质 | 第47-50页 |
二、20世纪90年代:多元探索,促进出版转型 | 第50-54页 |
三、新世纪以来:深化改革,全面走向市场 | 第54-64页 |
第二章 “出版主导”的新世纪文学生态 | 第64-125页 |
第一节 文学关系的转型 | 第64-83页 |
一、编辑角色的转换 | 第64-68页 |
二、作家心态的裂变 | 第68-77页 |
三、读者趣味的凸显 | 第77-83页 |
第二节 出版策划的形塑 | 第83-100页 |
一、全程策划:注重整体打造 | 第84-89页 |
二、“概念”先行:引领创作潮流 | 第89-97页 |
三、丛书出版:追求规模效应 | 第97-100页 |
第三节 文学空间的分化 | 第100-125页 |
一、主旋律文学:象征资本的市场转化 | 第100-106页 |
二、通俗文学:作家与市场共谋的“盛宴” | 第106-117页 |
三、纯文学:回归“常态”与经典的缺失 | 第117-125页 |
第三章 大众消费与文学畅销书生产 | 第125-180页 |
第一节 日趋成熟的畅销书生产机制 | 第125-139页 |
一、畅销书与畅销书排行榜 | 第125-130页 |
二、文学畅销书生产的特点 | 第130-139页 |
第二节 文学畅销书生产与审美风尚 | 第139-161页 |
一、影像文化的强势影响与影视化写作 | 第139-150页 |
二、消费时代的审美趣味与类型化写作 | 第150-159页 |
三、名人的市场效应与名家写作 | 第159-161页 |
第三节 民营书业与畅销书运作 | 第161-180页 |
一、民营书业的发展历程 | 第161-165页 |
二、民营书业的畅销书运作 | 第165-172页 |
三、“盛大模式”:网络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双刃剑 | 第172-180页 |
第四章 审美探索与文学出版的规约 | 第180-228页 |
第一节 原创追求与审美经验的多向开掘 | 第180-205页 |
一、都市写作的繁荣 | 第181-188页 |
二、乡土咏叹与“民间叙述” | 第188-192页 |
三、宏大历史的“日常叙事” | 第192-199页 |
四、“身体的盛宴”与思想探索的困境 | 第199-205页 |
第二节 “长篇潮流”与文体创新的现实取向 | 第205-221页 |
一、文学出版的“长篇潮流” | 第205-209页 |
二、文体创新的现实取向 | 第209-221页 |
第三节 文学“年选”与艺术实践的有限包容 | 第221-228页 |
一、从“选本”到“年选” | 第221-224页 |
二、“年选”出版与艺术抉择的限度 | 第224-228页 |
第五章 文学出版的突围与健康文学生态的建构 | 第228-265页 |
第一节 畅销、长销与文学出版的品牌战略 | 第228-250页 |
一、畅销、长销与文学出版的价值定位 | 第228-236页 |
二、品牌战略与出版产业的“内涵式发展” | 第236-240页 |
三、全球化时代文学出版的品牌战略 | 第240-250页 |
第二节 建构与发展健康的文学生态 | 第250-265页 |
一、文化自觉与文学编辑的价值引领 | 第250-254页 |
二、健康生态与文学出版的“双赢”策略 | 第254-265页 |
结语 | 第265-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267-28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81-2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