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网络文学中的准社会交往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概念界定第13-16页
        1.3.1 网络文学第13页
        1.3.2 国外“网络文学”第13-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4页
    2.1 网络文学研究综述第16-19页
        2.1.1 网络文学网站研究第16-17页
        2.1.2 网络文学受众研究第17-19页
    2.2 准社会交往研究综述第19-22页
        2.2.1 国内的准社会交往研究第19-20页
        2.2.2 国外的准社会交往研究第20-22页
    2.3 网络文学中的准社会交往第22-24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4-28页
    3.1 研究对象:“起点中文网”的网络文学第24-25页
    3.2 研究目标、拟解决问题、方法及思路第25-28页
        3.2.1 研究目标第25页
        3.2.2 拟解决问题第25-26页
        3.2.3 研究方法第26-27页
        3.2.4 研究思路第27-28页
4 网络文学——准社会交往研究的理想对象第28-34页
    4.1 网络文学中的互动形式第28-31页
        4.1.1 用户和作者互动第28-31页
        4.1.2 用户与用户互动第31页
    4.2 从准社会交往视角理解网络文学第31-33页
    4.3 准社会交往进程:认知——情感——行为第33-34页
5 基于问卷调查的用户使用偏好与准社会关系研究第34-52页
    5.1 网络文学用户基本构成第34-35页
        5.1.1 问卷数据来源第34页
        5.1.2 人口统计学特征第34-35页
    5.2 网络文学用户使用偏好与准社会关系第35-52页
        5.2.1 使用渠道:移动为王第35-36页
        5.2.2 使用时长:集中在3 小时以内第36-37页
        5.2.3 使用类别:大幻想类占据主流,都市修真紧随其后第37-39页
        5.2.4 用户使用情感倾向与身份认同第39-44页
        5.2.5 用户使用动机第44-46页
        5.2.6 用户准社会关系:虚拟角色大于作者第46-49页
        5.2.7 持续使用意愿:同虚拟角色的准社会关系是第一动力第49-52页
6 基于话语分析的用户情感与行为分析第52-67页
    6.1 研究样本选择第52-54页
    6.2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54-61页
        6.2.1 本章说文本类型分析:以普通文字文本为主第54-55页
        6.2.2 高频词关联因素分析:虚拟大于现实第55-58页
        6.2.3 虚拟角色、作者相关本章说长度第58-59页
        6.2.4 整体本章说数量变化趋势第59-60页
        6.2.5 情感分析第60-61页
    6.3 研究发现第61-67页
        6.3.1 研究发现1:“主人公视角”的准社会交往第61-62页
        6.3.2 研究发现2:新鲜感是维持准社会交往强度的一大动力第62-63页
        6.3.3 研究发现3:人气配角是引起准社会交往强度波动的重要因素第63-64页
        6.3.4 研究发现4:“上架”降低准社会交往热情第64-65页
        6.3.5 研究发现5:基于网络文学作品的“作者准社会交往”第65页
        6.3.6 研究发现6:较为理性,肯定大于批判”第65-67页
7 结论、建议及不足第67-74页
    7.1 结论第67-70页
        7.1.1 以“主人公”为核心的叙事手法有较高认同度第67页
        7.1.2 读者同小说主体“错位”第67-68页
        7.1.3 圈层化现象严重第68-69页
        7.1.4 作者同用户的互动欠缺,未能进行正面引导第69-70页
        7.1.5 网络文学版权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第70页
    7.2 建议第70-72页
        7.2.1 对网络文学作者的建议第70-71页
        7.2.2 对网络文学网站的建议第71-72页
    7.3 不足之处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民工的媒介形象变迁--以《南方日报》为例
下一篇:新闻专题片《“沉”霞》创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