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34页 |
第一章 “游历”西方与现代想象——论1980 年前后的西方游记 | 第34-64页 |
第一节 “看见而描绘”的西方与现代想象 | 第36-50页 |
第二节 《绿风土》:游历西方的一种异质性声音 | 第50-59页 |
结语 从游记到小说 | 第59-64页 |
第二章“西方”在场的现代故事 | 第64-102页 |
第一节 西方·知识·技术:重新堪定“未来” | 第64-77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改革物语 ——以王蒙为中心 | 第77-88页 |
第三节 遭遇西方与乡土中国的叙事变迁 ——以高晓声为中心 | 第88-102页 |
第三章 怎样现代如何中国? | 第102-139页 |
第一节 文化的视角:新的叙事资源及其限制 | 第102-113页 |
第二节 地方的发现:现代故事的新空间及其可能 | 第113-125页 |
第三节 重谈“政治”:作为方法的陈映真 | 第125-139页 |
第四章 慢船“去”中国——转折时期的两个文学个案 | 第139-169页 |
第一节 文明的冲突及其解决方案 ——解读《河殇》 | 第140-153页 |
第二节 上海·西方·故事新编 ——以陈丹燕的《慢船去中国》为例 | 第153-169页 |
结语 | 第169-172页 |
附录 | 第172-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8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80-181页 |
致谢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