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试论《文心雕龙》的生态诗学意识
五四时期周作人的东西文化观
王瑶学术思想研究
民俗文化背景中的周作人文学思想与创作
《颜氏家训》和传统人文教化
《诗经》和《论语》中的诚信观--兼论诚信道德约束及教育的无力性
论“打工文学”的生存书写
《民权素》研究
梁实秋的美学思想
《庄子集释》商榷
域外视觉—丁来东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呐喊”前的“心声”--鲁迅加入《新青年》及其原因探究
清初文坛“赠柳”现象考论
论戊戌前后梁启超的“文学革命”
香港都市生态的观察与思考--试论也斯的香港系列创作
论文学创作发生论的物感说
论曹丕《典论·论文》
心理能量视角下的网络原创文学
试论丰子恺的文化选择
《文学改良刍议》与清代学术传统
青春的暴力与暴力的青春:20世纪90年代文学对文革记忆的两种表述--以《动物凶猛》、《血色浪漫》为中心
打开时代的一扇窗--《新青年》通信栏目角色研究
赤胆热血与焦虑人生--论左翼文学的青春品格
《新青年》杂志话语研究
论文学民族性的地域内容
司马迁与班固民族思想比较研究
十五年(1985-2000)阮籍研究述评
柳宗元比较研究述评(1978-2007)
刘勰《文心雕龙》修辞内容研究
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对文学及其审美倾向的影响研究
君临之侧,闺怨之外—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研究
从“先驱”到“附逆”--周作人“附逆”之思想、文化心态研究
在探索中前行--杜书瀛文艺学、美学思想研究
“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研究--中西方两个学说的抽象统一性初探
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中的胡风文艺思想
中晚唐经学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宋季及元风雅词派流变研究
1920-1940年代沈从文的自由主义精神追求
《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
“人生形式”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
深圳文学生产形态研究
余靖判词与宋代判词的发展流变
心灵的独舞--论庐隐爱的追寻与其文学创作
论胡兰成的文学理念与文学追求
审美世界与伦理世界的互动与反动--胡兰成生命诗学研究
刘勰的《诗经》阐释与《文心雕龙》诗学建构
重评林纾和林译小说的文化价值--以《黑奴吁天录》为例
关汉卿艺术境界论
人类困境的救赎--史铁生创作精神内涵研究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