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4-23页 |
第一章 “谈龙谈虎,令人色变” | 第23-42页 |
第一节 民间文化之复兴比国家兴亡更重要的思想之萌发 | 第23-29页 |
第二节 “和平的造成新秩序来” | 第29-34页 |
第三节 成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权威 | 第34-38页 |
第四节 开辟“自己的园地” | 第38-42页 |
第二章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却是虚幻” | 第42-56页 |
第一节 对骨肉亲情的背离 | 第42-48页 |
第二节 “不辩解”说 | 第48-52页 |
第三节 “相逢一笑泯恩仇” | 第52-56页 |
第三章 闲情出世:现代隐士 | 第56-84页 |
第一节 “从孔融到陶渊明的路” | 第56-61页 |
第二节 “战士”之余风 | 第61-68页 |
第三节 “岂有豪情似旧时” | 第68-75页 |
第四节 “我们永远是在于过渡时代” | 第75-79页 |
第五节 “我是不相信群众的” | 第79-84页 |
第四章 “日本的东西我什么都喜欢” | 第84-103页 |
第一节 “知日派”作家 | 第84-90页 |
第二节 生成“东洋人的意识” | 第90-95页 |
第三节 “去理解日本人的感情” | 第95-99页 |
第四节 “中日文化共同体”的幻想 | 第99-103页 |
第五章 背离祖国 | 第103-126页 |
第一节 “一说便俗” | 第103-109页 |
第二节 过于爱惜羽毛 | 第109-114页 |
第三节 卑微地活在夹缝中 | 第114-121页 |
第四节 对于中华民族的负债 | 第121-126页 |
第六章 歧路的忧伤 | 第126-152页 |
第一节 “风雨如磐前路赊” | 第126-132页 |
第二节 “我不相信守节失节的话” | 第132-140页 |
第三节 日本“以华制华”文化策略的一颗棋子 | 第140-145页 |
第四节 文品和人品 | 第145-152页 |
结语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