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艺美学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思潮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
消费文化背景下中国幽默审美形态研究--以赵本山小品、冯小刚贺岁电影和《武林外传》为例
论文学意境生成的审美心理律动
论文学接受中的诗性对话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本质观及其评析
审美的困境与审美价值的重构
沈从文美育思想研究
传媒语境下文学悲剧精神的危机与建构
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美学视域中的波希米亚精神
作为实现审美乌托邦的现实手段--席勒悲剧理论解读
王国维境界论体系研究
论豪放
汉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学意义
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
董仲舒文艺美学思想探析
艺术:走向自由的游戏——席勒美学思想研究--Schillers Aesthetic Thought
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述评
《“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
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
宗白华意境论研究
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中国30年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8-2008)
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以陈应松神农架小说为个案
论福柯生存美学的主体性原则
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
中国“审美心胸”理论及其流变述论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
从发生现象学阐释中国古典意境
马尔库塞艺术形式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美学观念的影响
西方悲剧美学梳理及中西悲剧探析
文学与图像的碰撞
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论曾繁仁美学思想
渔洋神韵诗学与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
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研究
空间视角下的文学审美
论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
从审美走向审智--孙绍振的美学思想初探
趣味与身份认同--布尔迪厄的文化理论
新时期文学审美本质论的提出与发展研究
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
叙事传统与中国古典悲剧意识
黑格尔的“和悦静穆”与朱熹的“气象浑成”
文艺学视野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新时期以来文艺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及启示
大众文学审美价值传播的问题及策略
先秦时期“情理”论研究
美学、身体、意识形态--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中的三重奏
分判与会通:中西意象理论的对话
“谐”的审美探究
邓以蛰文艺美学思想浅析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