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世界文学
在终极追问中触碰--加缪与北村比较研究
自我救赎之路—《宠儿》与《玫瑰门》中女性意识的比较探究
古希腊神话中英雄驱魔母题研究
叙事空间理论视域中的契科夫与鲁迅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韩义犬民间故事比较研究
《罗摩衍那史诗》与《罗摩衍那传》比较研究
萧红和姜敬爱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比较--以小说《生死场》和《人间问题》为中心
鲁迅与孙昌涉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对比研究
茅盾和李无影农村小说比较研究
《伊索寓言》中动物指称手段的运用研究
《喜福会》与《在澳大利亚长大的亚洲人》的对比研究
冰心、罗蕙锡、宫本百合子文学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
朝鲜—韩国土地改革题材文学比较研究--以李箕永的《土地》与黄顺元的《该隐的后裔》为中心
论轻小说与儿童文学--分歧、影响与思考
春恨秋怨的异国抒写--以李氏朝鲜女性诗歌意象研究为中心
从《财主底儿女们》看罗曼·罗兰对路翎创作的影响
新世界、黄金乡与绿墙--解读“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中的乌托邦精神
温情的呼唤—东西作品中的荒诞特质探析
迷离诱惑:英语文学中的“女巫”形象
小说与改编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现代启示录》和《红高粱》为例
天使与恶魔--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角色
《一千零一夜》在中国(1900-1929)
李文求与胡学文的农村小说比较研究
中国朝鲜族与前苏联高丽人1950,60年代诗歌主题意识比较
从《简·爱》与《远大前程》的互文性看男女作家主体意识的建构
《边城》与《雪国》比较研究
论纳博科夫对池莉小说创作的影响
普罗米修斯在中国
论“斯芬克斯因子”与文学的教诲--以四部经典小说为例
叶芝的文艺思想
阿多诺意识形态批判语境下的现代主义文论观
多维视野下的两朋友型故事研究--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的故事文本为考察中心
《祖先》与《百年孤独》的比较研究
乌热尔图与艾特玛托夫小说生态思想之比较
“文化大革命”题材蒙汉小说比较--论述作者的认知
永远的春天--对《寂静的春天》与《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批评解读
文化身份的缺失和构建--解读《混血儿》和《我的位置》
瓦尔特·惠特曼与赛春嘎诗歌之比较研究
双重文化视域下的革命中国--以马尔罗与蒋光慈的文学写作为例
中日近现代写实主义文学比较研究
中日现当代小小说比较研究
中英幽默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英家族女性创作作品比较
菲利普·罗斯与米兰·昆德拉作品中身份认同主题比较研究
“垮掉一代文学”与“中国80后文学”的比较分析
奥威尔与索尔仁尼琴极权主义批判作品比较研究
铁凝与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创作比较
卡夫卡与芥川龙之介作品中“变形主题”比较研究
中西方文学中的儿童反叛形象比较研究
伍尔芙与波伏娃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