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世界文学
简·奥斯丁与张爱玲女性观之比较
女性神话的消解--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的女性书写
杜拉斯与中国当代女作家比较研究--女性写作中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因素例析
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方死亡观之异同
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
历史的解构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元小说研究
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边缘人的呼喊与细语—欧洲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
女性主义视域下《金色笔记》和《紫色》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与《卡莱瓦拉》比较研究初探
契诃夫的讽刺艺术对鲁迅、张天翼的影响
阉割与重塑--以查特莱、包法利、卡列宁为例
论现代小说中的画家形象
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
鲁迅《野草》与外国文学
论古希腊悲剧中“荒诞”因素的发现与超越
个体与集体的共同悲剧—鲁迅《祝福》和伊巴涅斯《茅屋》中的集体无意识
席勒和茨威格笔下历史人物玛利亚·斯图亚特的比较
中韩作家的大众意识比较研究--以1920~30年代中韩人力车夫题材小说为中心
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试析魔幻现实主义与莫言文学风格的异同
论顾城与洛尔卡的诗歌
1920年代鲁迅和玄镇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比较--以短篇小说为中心
论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以五家学术期刊为中心
魔性—半魔半人—人性--从文学社会学角度论吸血鬼在西方文学中的形象演变
触摸英语童谣的真实--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分析《鹅妈妈》童谣集
自我与他者:当代美华移民小说中的中美形象
《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卡夫卡与余华小说比较研究
故事形态学理论视野下的《士师记》参孙故事研究
《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比较研究
日中韓におけるイソツプ寓話の比較研究
小说《商道》与《走西口》的比较研究--以主人公的经商之道为中心
新罗殊异传故事母题研究
《生命通道》与《罪恶的选择》中日本人形象比较研究
丁玲与姜敬爱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以1920-1930年代作品为中心
苦难的历程 精神的成长--高尔基《母亲》与姜敬爱《盐》中“母亲”形象比较
王维与尹善道自然诗比较研究
从中国《金云翘传》到越南《翘传》
《绿山墙的安妮》中孤女的身份探求--A Study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美狄亚”考—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狄亚神话变形
苏童与托尼·莫里森“逃离”主题比较研究
《剪灯新话》与《金鳌新话》的比较研究
品达《伊斯特米凯歌》第五首中的神话研究
叙事视域下的同质文化诉求--英雄史诗《列王纪》与《玛纳斯》比较研究
郁达夫对王尔德唯美主义观的借鉴和超越
山与旷野:空间视角下的《圣经》文本
掩盖匮乏 维序幻象--解读传统侦探式文本“错误答案为何必不可少”
从价值观维度理论视角分析中英爱情悲剧《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包法利夫人》与《活着》两部作品中死亡意识的比较研究
文化冲突中身份的书写--《我的名字叫红》和《秦腔》的叙事艺术比较研究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