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
--
基督教史
冰火中的消融--赵紫宸走向宗教之路(1888-1979)
明末清初基督教的传播与儒教的回应
天主教涉世性与明末清初的皇权介入
劫难与重生:美国公理会在山西(1900-1919)
士大夫或基督徒—杨廷筠的基督教儒学
宋尚节神学思想研究
天主教实业家陆伯鸿的慈善事业研究
基督新教思想与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
陕西基督教差会社会事工研究(1876-1952)--以教育、医疗、慈善为中心的考察
伪满时期东北地区天主教研究--以小八家子和海北镇为例
天主教在湖北武陵山地区的传播研究
近代美国公理会在山东活动历史考察
论西方传教士的国家背景--以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为例
嬗变与坚守:信义宗合—运动研究(1913-1949)
近代陕西地区基督教本色化探析
农村基督教信徒对教会和国家的认可比较--对黑龙江省W村基督教会的个案研究
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教会组织制度探究--以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为主要对象的研究
清末圣言会在鲁南活动考实(1879-1911)
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以河南省一个村庄为例
英王亨利二世与贝克特的斗争
试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的本土化运动
从大烟鬼到传教人--近代中国基督徒生活方式的转变(1835-1906)
爱丁堡会议与中国教会
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
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与基督教
浅论中世纪基督教军事修道团体的起源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
基督教女传教士在山东活动述论(1860—1920)
基督教与近代陕西社会
基督教图像的早期发展及其地位的确立
近代福建基督教传教策略的转变探析
中世纪视觉文化研究
清末民初教会合一运动研究(1900-1927)
二十世纪初期基督教新教关于建立基督教联合大学的讨论
内化与超越:论希伯来圣经中耶和华信仰与以色列民族的关系
北京市大学生基督徒聚会点个案研究
明清之际与近代反教言论之比较研究
清代中央与福建地方政府对基督教的政策与管理
1877-1920年的甘肃基督新教
美南浸信会在华南传教活动研究(1836—1912)
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基督宗教
自我牺牲抑或自我价值的实现--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在华美国女传教士探略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四育”活动和国难服务述评
天主教独身主义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论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积极作用
潘能伯格及其神学人观
巴克礼在台湾的基督教教育活动研究
基督教传播与近代绥远社会
山东基督新教传教方式之考察--以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的山东为研究对象
美国在烟台的传教事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