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 导言 | 第13-21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13-14页 |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4-18页 |
| (一) 关于20世纪初基督教史的研究 | 第14-15页 |
| (二) 基督教与山西地方社会的研究 | 第15-17页 |
| (三) 关于美国公理会在山西的研究 | 第17-18页 |
| 三、史料说明 | 第18-19页 |
| 四、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一章 美国公理会来华与在山西的早期发展 | 第21-36页 |
| 一、宗教复兴与美国公理会来华 | 第21-27页 |
| (一) 宗教复兴与美国公理会的海外传教 | 第21-24页 |
| (二) 美国公理会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传教区构建 | 第24-27页 |
| 二、美国公理会山西传教区的初创(1881-1900) | 第27-36页 |
| (一) 欧柏林中华团的成立 | 第27-29页 |
| (二) 美国公理会在山西的早期活动(1880-1900) | 第29-36页 |
| 第二章 义和团运动前后的山西公理会 | 第36-56页 |
| 一、山西公理会与义和团运动 | 第36-44页 |
| (一) 义和团运动前山西公理会与当地社会的关系 | 第36-40页 |
| (二) 劫难中的山西公理会 | 第40-44页 |
| 二、教案善后与重建准备 | 第44-56页 |
| (一) 官府与传教士对教案善后的努力 | 第44-50页 |
| (二) 教案善后结局 | 第50-52页 |
| (三) 重建的铺垫与前景 | 第52-56页 |
| 第三章 山西公理会传教事业的重建与发展 | 第56-84页 |
| 一、传教士的重新进驻 | 第56-63页 |
| (一) 重建时期的传教士 | 第56-59页 |
| (二) 重新认识山西 | 第59-61页 |
| (三) 传教士与重建 | 第61-63页 |
| 二、太谷和汾州教会恢复 | 第63-69页 |
| (一) 太谷教会 | 第63-65页 |
| (二) 汾州教会 | 第65-68页 |
| (三) 重建时期教会与当地社会的关系 | 第68-69页 |
| 三、公理会教会本土化进程 | 第69-84页 |
| (一) 辛亥之后对“新中国”的认识 | 第69-73页 |
| (二) 教会本土化之趋势 | 第73-84页 |
| 第四章 山西公理会教育与医疗事业的发展 | 第84-111页 |
| 一、教育事业 | 第84-99页 |
| (一) 对办教育的认识 | 第84-87页 |
| (二) 教会教育体系的形成 | 第87-96页 |
| (三) 公理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 第96-99页 |
| 二、教会医疗事业 | 第99-111页 |
| (一) 教会医院逐渐成型 | 第99-103页 |
| (二) 西医工作全面展开 | 第103-107页 |
| (三) 教会医院与当地社会的互动 | 第107-111页 |
| 结论 | 第111-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