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以河南省一个村庄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可行性分析、资料来源、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 第9-10页 |
|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 第2章 M村概况与其宗教现状 | 第11-24页 |
| ·村庄概况 | 第11-15页 |
| ·地理 | 第11页 |
| ·交通 | 第11-12页 |
| ·人口 | 第12-13页 |
| ·经济 | 第13-15页 |
| ·当地文化习俗 | 第15-20页 |
| ·传统信仰 | 第15-16页 |
| ·传统习俗 | 第16-19页 |
| ·娱乐 | 第19-20页 |
| ·基督教在河南省的传播历程与现状 | 第20-24页 |
| ·基督教在河南的传播历程 | 第20-22页 |
| ·基督教在清丰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2-24页 |
| 第3章 基督教会的对内传播活动 | 第24-37页 |
| ·对内传播的要素界定 | 第24-26页 |
| ·传者 | 第24-25页 |
| ·受众 | 第25页 |
| ·传播目的 | 第25-26页 |
| ·传播渠道 | 第26页 |
| ·以组织传播为主的对内传播 | 第26-32页 |
| ·组织传播概念 | 第26-27页 |
| ·日常礼拜 | 第27-29页 |
| ·节日仪式 | 第29-32页 |
| ·对内传播的策略分析 | 第32-37页 |
| ·本土化的规章制度 | 第32-33页 |
| ·本土化的教义 | 第33-34页 |
| ·本土化的娱乐 | 第34-35页 |
| ·慈善的作用 | 第35-37页 |
| 第4章 基督教会的对外传播活动 | 第37-44页 |
| ·基督教会的对外组织传播 | 第37-39页 |
| ·宗教节日传播 | 第37-38页 |
| ·布道大会 | 第38页 |
| ·婚丧嫁娶 | 第38-39页 |
| ·基督教的对外人际传播 | 第39-42页 |
| ·概念界定 | 第39-40页 |
| ·人际传播轨道 | 第40-42页 |
| ·信息传播的技巧 | 第42-44页 |
| ·正面说服 | 第42页 |
| ·两面提示法(对比法) | 第42页 |
| ·恐怖法 | 第42-43页 |
| ·反复说服法 | 第43页 |
| ·证言的力量 | 第43-44页 |
| 第5章 启示与总结 | 第44-50页 |
| ·基督教在农村流行的原因 | 第44-48页 |
| ·农村社会现实背景是前提 | 第44-45页 |
| ·提供社区综合满足感 | 第45-46页 |
| ·教会具有适应性的传播策略 | 第46-48页 |
| ·基督教的传播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48-50页 |
| ·依赖社会网络并关注社会结构变迁 | 第48页 |
| ·探索适应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