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
--
基督教史
清末民初中国教会大学的中国化与世俗化进程探析(1882—1937)
抗战初期中国自由派基督徒知识分子对耶稣救国形象的解读(1931-1937)
中世纪教会与银行的经济关系初探
普世教会运动背景下的宗教自由--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和“梵二”会议为例
教皇特使多罗与“合同风波”--以《北京大事记》为中心
耶稣会士熊三拔及其中文著述研究
菲律宾华人基督教研究(1929-1975)--以中华基督教会为基础
英格兰清教独立派政治主张研究
清末民初基督新教传教士与四川社会--以《华西教会新闻》为中心
中世纪英格兰修道院慈善事业研究
罗马教廷对纳粹屠犹的反应及其影响
圣·彼得·达米安的苦修主义思想研究
信仰与医疗:试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医疗理论与实践
传教事业的世俗化:美北长老会在山东早期活动研究(1861-1900)
二十世纪初天主教艺术本土化--以北平辅仁大学为例
中世纪中期异端派别探析
基督教传教士对开封犹太社团的调查和研究
战争·苦难·救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与中国的时兆文化(1912-1951)
托马斯·阿奎那慈善观之研究
中世纪坎特伯雷朝圣研究
15-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财政体制探析
论希尔德加德的女性观
十七世紀神職人員本土化相關問題研究--以四位華籍神職人員為例
一般启示与宗教对话:艾香德式的独特传教进路探析
武汉基督教控诉运动研究(1951-1955)
基督教在宿州地区的传播历程与社会适应
基督教青年会与上海体育研究(1900-1922)
辩护与诠释:明末清初基督教护教文献与思想研究(1582-1722)
华北沦陷区基督教会研究--以卫理公会为中心(1937-1945)
昆明地区近代天主教历史探析
耶稣会商业活动中的管区代表研究--基于三份相关文书
国家与教会--建国后的山东基督宗教爱国运动研究(1950—1965)
乔治·威廉·克拉克与《贵州与云南》--19世纪末一个西方传教士眼中的中国西南民族
信义会在湘传教事业研究(1902-1937)
清末至民国江西省基督教(新教)传播的时空特征
清末以降国家宗教政策的变迁与基督教教会的应对--以湖南省益阳市五马坊教堂为例
美国南北浸会在华教会大学的地方化实践--以沪江大学“职业化教育”为例
美国北长老会在湘传教事业研究(1888-1937)
清末天主教在呼兰地区传播研究
人本与神本基督教起源观探析
民国时期基督教新教在甘宁青地区的慈善活动研究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基督教在贵州社会活动的历史考察(1877-1949年)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与澳门
西方倪柝声之研究(1972-2006)
英国圣公会与近代霞浦社会
近代瑞典传教团在喀什噶尔的活动及影响
近代中国基督徒精英的量化研究--以贝德士《中国基督徒名录》为中心
历史与汉语神学—明末清初天主(上帝)存在的证明研究
试析巴黎大学对终结“教会大分裂”的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