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教会大学创办的缘由 | 第12-17页 |
2.1 传教理想和现实的碰撞 | 第12-13页 |
2.2 美国新教传教士与基督教社会福音运动来华 | 第13-14页 |
2.3 来自官办学堂的竞争 | 第14-15页 |
2.4 义和团运动的推动 | 第15-17页 |
3. 教会大学的性质和特点 | 第17-24页 |
3.1 以传教为主的建校理念和发展过程 | 第17-18页 |
3.2 受到控制的经费和行政 | 第18-21页 |
3.3 西方化的教育模式 | 第21-23页 |
3.4 教会大学性质和特点 | 第23-24页 |
4. 教会大学中国化、世俗化进程的历史背景 | 第24-28页 |
4.1 非基督教运动 | 第24-25页 |
4.2 收回教育权运动 | 第25-28页 |
5. 教会大学的中国化、世俗化进程 | 第28-56页 |
5.1 宗教教育的弱化 | 第28-40页 |
5.1.1 教育目的 | 第29-33页 |
5.1.2 宗教课程 | 第33-37页 |
5.1.3 宗教活动 | 第37-38页 |
5.1.4 宗教氛围 | 第38-40页 |
5.1.5 宗教教育的弱化与教会大学的中国化、世俗化 | 第40页 |
5.2 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 | 第40-47页 |
5.2.1 英语教育 | 第40-43页 |
5.2.2 职业教育 | 第43-46页 |
5.2.3 英语教育、职业教育与教会大学的世俗化 | 第46-47页 |
5.3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热潮 | 第47-56页 |
5.3.1 国学热潮下的齐鲁大学 | 第48-50页 |
5.3.2 西化的圣约翰大学 | 第50-52页 |
5.3.3 引领热潮的燕京大学 | 第52-56页 |
6. 从三所学校的横向对比看待教会大学中国化、世俗化进程 | 第56-60页 |
6.1 必然性 | 第56-57页 |
6.2 长期性 | 第57-58页 |
6.3 差异性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